大三的时光像被按下快进键,却每一秒都藏着滚烫的惊喜。
苏沅的画技愈发炉火纯青,笔触里多了几分成熟的通透,既保留了最初的温柔灵气,又添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她笔下的《共生》系列,以睡莲与光影为载体,探讨爱与成长的羁绊,不仅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更一举拿下国内青年美术界颇具分量的“星辰奖”。
颁奖典礼那天,苏沅穿着封琰为她挑选的淡蓝色礼服,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捧着水晶奖杯,眼底亮得像盛了星光。
她看着台下第一排的封琰,他穿着笔挺的深灰色西装,嘴角噙着骄傲到藏不住的笑容,眼神紧紧锁着她,仿佛她是全场唯一的光。
结束后,封琰第一时间冲过去,将她紧紧拥入怀中,声音里满是激动:“希希真棒!”
他低头,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语气真挚,“我就知道,你一定会站上更高的舞台。”
苏沅靠在他怀里,脸颊泛红,心里满是暖意。
这份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封琰毫无保留的支持。
是他在她画到深夜时默默递上的热牛奶,是他在她遭遇创作瓶颈时耐心听她倾诉、陪她散心,是他在她犹豫是否参赛时鼓励她“大胆去试,我永远是你后盾”。
随着奖项加持,苏沅的名气彻底打开。
画廊纷纷向她抛出合作橄榄枝,艺术院校邀请她去做分享讲座,甚至有国际品牌想与她联名推出周边。
但她始终保持着清醒,依旧按时上课、泡在画室,只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选择性接受合作。
封琰始终尊重她的节奏,从不多加干涉,只在她需要时默默搭把手。
帮她筛选靠谱的合作方,避开商业化陷阱;在她去外地讲座时,提前安排好行程与安保,亲自接送。
哪怕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陪她去看艺术展、寻找灵感,偶尔还会当她的“专属模特”,坐在画室里安静待一下午,任由她将自己画进画纸。
他的陪伴从不是轰轰烈烈,而是融入日常的细水长流。
早上依旧准时出现在校门口,副驾上的早餐永远贴合她的口味,偶尔是温热的豆浆油条,偶尔是精致的三明治与果汁。
晚上她在画室创作,他会处理完工作后赶过来,带着晚餐坐在一旁办公,不打扰她,却让她知道“有人在等你”。
周末两人会抽半天时间去新房看看,苏沅对着软装图纸琢磨,他就坐在旁边,笑着听她规划“这里放画架,那里摆绿植”,无论她说什么,都点头附和“都听你的,你喜欢就好”。
有一次,苏沅要去南方参加艺术交流活动,为期三天。
封琰因为有重要的海外项目会议无法陪同,便提前一周就开始筹备,帮她收拾行李,叠好她爱吃的零食,在行李箱里放好常用药与保暖外套。
每天雷打不动给她打视频,哪怕只有十分钟,也要看看她的状态,叮嘱她“按时吃饭,别熬夜看展”。
活动结束当天,他特意推掉晚宴,开车去机场接她。
看到她走出通道,立刻接过她的行李箱,将她冻得微凉的手揣进自己怀里,语气带着心疼:“晚上还是凉,怎么不多穿点?”
苏沅看着他眼底的关切,心里甜丝丝的。
她知道无论自己走多远、站多高,这个男人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是她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
剩下的日子,在画笔与爱意中悄然流逝。
到了婚礼那日,初夏的阳光温柔炽热,透过教堂彩绘玻璃,在红毯上洒下斑驳的光斑。
空气中弥漫着白玫瑰与睡莲的清香,与远处传来的小提琴声交织,将这场盛大的婚礼晕染得愈发浪漫。
毕业典礼刚过三天,苏沅便身着量身定制的婚纱站在了教堂后门。
洁白的蕾丝裙摆层层叠叠,绣着细碎的银线睡莲,与她无名指上的戒指遥相呼应;头纱轻垂,遮住她泛红的脸颊,眼底却藏不住满心的期待与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