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身边的掌事嬷嬷暗中联络前朝老臣,伪造了一封“三皇子与边境藩王的密信”,信中“提及”愿与藩王里应外合,助其入京“清君侧”,条件是藩王支持三皇子登基。
这封假密信被“意外”送到太子手中,太子当即入宫面圣,声泪俱下地控诉三皇子“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圣上看到密信后震怒,虽因缺乏实证未下令捉拿三皇子,却也召他入宫严厉斥责,还派禁军“保护”其三皇子府——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一时间,“三皇子谋逆”的流言传遍京城,百姓议论纷纷,朝中官员更是人人自危,无人敢再与三皇子往来。
崔家很快察觉到不对劲。
崔兰派去盯梢太子党的人回报,京郊粮仓失火当晚,有太子党死士潜入粮仓;而那封“密信”上的字迹,虽模仿得惟妙惟肖,却与三皇子平日的笔迹有细微差别。
崔巍拄着拐杖,看着手中的调查结果,脸色铁青:“他们这是想一步到位,直接给三皇子扣上谋逆的罪名,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苏沅坐在一旁,指尖攥得发白,太子与皇后的反扑如此凶猛,显然是早有预谋。
若不能尽快找到证据洗刷三皇子的冤屈,不仅三皇子会万劫不复,与他结盟的崔家,也会被卷入这场灭顶之灾。
三皇子的反击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在被监视的第七日便悄然打响。
云朔的暗势力是破局的关键。
他潜伏多年的暗卫早已渗透京中各个角落,先是在京郊失火粮仓的废墟里,找到了太子党死士遗留的特制火折子。
这种火折子掺了西域硫磺,燃烧速度极快且不留余烬,正是太子党私藏兵器库的常用物资。
暗卫还悄悄控制了当年为皇后伪造密信的文书,在其家中搜出了皇后掌事嬷嬷的令牌与伪造笔迹的底稿,连夜将人证物证送到三皇子心腹手中。
为防夜长梦多,云朔还派暗卫盯着被流放的户部尚书旧部,截获了他们与太子党联络的密信,坐实了太子“勾结流放官员、意图作乱”的罪证。
崔家则在市井与宫外筑起防线。
崔兰亲自牵头,让崔家商号的伙计在茶馆、酒肆等人群密集处“无意”散播消息。
先是说“京郊粮仓失火当晚,有人看到太子府的人鬼鬼祟祟”,再拿出粮仓看守官员的清白证据,证明其平日清廉、绝无贪墨可能。
接着又通过布庄、药铺的掌柜之口,透露“皇后身边的嬷嬷近期频繁与前朝老臣见面,每次都带着沉重的木箱”,引导百姓联想流言背后的蹊跷。
徐姨娘则动用自己在京中贵妇圈的人脉,从侧面打探到皇后曾私下赏赐过那位伪造文书的官员,将这一线索悄悄传递。
崔巍更是冒险动用崔家边境商号的运力,将太子党私藏兵器的位置信息,用加密信件快速送到驻守京郊的禁军统领手中——这位统领曾受过崔家恩惠,当即决定暗中配合。
三皇子则在朝堂上发起总攻。
他先让心腹将火折子、伪造底稿等证据呈给圣上,再传召被控制的文书与截获密信的暗卫当面对质,字字句句都指向太子与皇后。
面对铁证,太子面如死灰,皇后试图辩解却被三皇子拿出“赏赐官员”的证据堵住话头。
圣上看着眼前的证据,又想起此前两党争斗的混乱,终于震怒,当即下令将太子禁足东宫、皇后迁居别宫思过,彻查两人党羽。
当太子党核心成员被一一拿下的消息传到崔府时,苏沅正坐在庭院里晒太阳。
云朔轻轻为她拂去肩上的落叶,低声说:“以后,不会再有人能伤害你和崔家了。”
苏沅笑着点头,指尖轻轻握住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