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娘看着黄贵妃得宠,心里嫉妒得发狂。终于,在一次光宗离宫祭祀的时候,她觉得机会来了。她暗中派人杀害了黄贵妃,然后对外宣称黄贵妃是暴病身亡。光宗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病情也更加严重了。他心里明白,这肯定是李凤娘干的好事,可他生性软弱,根本不敢去质问。
张贵妃和符婕妤也没能逃过李凤娘的毒手。李凤娘找了个借口,下令将她们二人改嫁平民。好好的一个后宫,被李凤娘搞得鸡飞狗跳,人人自危。
李凤娘的野心可不止在后宫,她还把手伸向了朝堂,甚至试图离间孝宗和光宗父子之间的感情。
光宗刚即位的时候,没有马上立嫡长子赵扩为皇太子,这让李凤娘心里很不踏实。有一次,光宗病刚好,在宴席上喝了点酒,有些微醺。李凤娘趁机跪在地上,请求光宗立已经封为嘉王的赵扩为皇太子,还说这样可以帮助光宗处理政务。光宗虽然觉得有道理,但他还是比较尊重父亲孝宗的意见,坚持要先请示孝宗再做决定。
李凤娘一听就不高兴了,她觉得光宗太软弱,当场就愤然而起,拂袖而去。从那以后,她还不许孝宗等人面见光宗,把光宗牢牢地控制在自己身边。
几天后,孝宗没能见到儿子,心里很是担心,便把李凤娘召来,询问光宗的病情。李凤娘却趁机说光宗身体不好,要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帮助处理朝政。孝宗认为光宗才刚即位不久,很多政务还不熟悉,这么早把政务委托给儿子,不合情理,就拒绝了她的请求。
李凤娘觉得孝宗是故意针对自己,回到宫中后,就对着光宗哭哭啼啼,说孝宗不想立太子,肯定是有别的心思,说不定还想废了光宗。光宗本来就对李凤娘言听计从,再加上他生性多疑,听了这些话,信以为真,从此对孝宗心怀怨恨,不再去朝见他。
这一下,朝堂上下都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光宗去朝见太上皇孝宗,可光宗都不予理睬。父子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被李凤娘彻底破坏了。
后来,孝宗的身体越来越差,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他非常想见光宗和李凤娘一面,可李凤娘却从中作梗,不让光宗去探望。许多大臣苦苦哀求,光宗还是不为所动。一直到孝宗大殓那天,光宗和李凤娘都没有出现,这让朝野上下对他们极为不满,公愤四起。
孝宗去世后,大臣们见光宗不理朝政,国家大事无人处理,便请求光宗立嘉王赵扩为储君。此时的光宗,在李凤娘的控制下,已经心灰意冷,对皇位也没有了兴趣,他甚至说自己连皇帝都不想当了。
在这种情况下,宰相赵汝愚等人经过商议,决定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嘉王赵扩为帝,也就是宋宁宗。光宗和李凤娘则被尊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失去了实际的权力。
失去权力后的李凤娘,仿佛变了一个人。庆元六年,有算卦的人说她会有灾厄。也许是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她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也许是真的害怕了,她穿上道袍,开始虔心事佛,希望能求得内心的安宁。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放过她。同年六月,李凤娘在孤独中病死,终年五十六岁。她死后,宫人去中宫为她取礼服,管理钥匙的人却故意刁难,拒不开门。无奈之下,宫人们只好用席子包裹着她的尸体,抬回中宫治丧。半路上,抬尸体的人嫌太重,竟然把尸体丢在地上,四散而去。可怜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皇后,尸体在烈日下曝晒,发出阵阵恶臭。治丧的时候,宫人们只好点燃数十饼莲香,再放上鲍鱼,才勉强掩盖住那难闻的气味。
李凤娘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她从一个被相士预言“母仪天下”的女子,成为南宋的皇后,本可以凭借自己的地位,为国家和百姓做些好事。可她却被权力和嫉妒蒙蔽了双眼,在后宫中肆意妄为,离间父子关系,导致朝堂动荡不安。她的行为,不仅让自己遗臭万年,也给南宋的政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的出现,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宫廷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参考《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