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杨秀清一直是太平军的“实际指挥者”。他虽然没读过兵书,却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赋:他善于观察地形,总能找到最有利的作战位置;他善于调动兵力,能把有限的兵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他还善于鼓舞士气,每次打仗前,他都会“天父下凡”,说“天父会保佑咱们,咱们一定能打赢”,让太平军士兵们士气大振。
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久攻不下,清军的援军又快到了,将领们都想撤退。可杨秀清却坚持要打,他说:“长沙是湖南的重镇,拿下长沙,就能打开通往湖北的大门,咱们不能退!”他亲自勘察地形,发现长沙城西的湘江边防守薄弱,就派萧朝贵率领精锐部队,从湘江边发起猛攻。虽然萧朝贵在战斗中牺牲了,但太平军最终还是攻克了长沙。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洪秀全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在定都天京的庆功宴上,洪秀全说:“咱们能有今天,东王功不可没!以后,朝廷的政事,都由东王负责,你们都要听东王的!”从此,杨秀清不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权,还掌握了政权,成了太平天国真正的“掌权者”。
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开始大展拳脚,治理太平天国。他确实有治国的才能,推出了很多有利于太平天国发展的政策:
在军事上,他派太平军北伐和西征。北伐军虽然最终失败,但也给清廷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牵制了清军的兵力;西征军则先后攻克了武昌、九江、安庆等重镇,扩大了太平天国的版图,还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时,很多官员都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杨秀清知道后,亲自审理案件,把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处死,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官员的行为。在他的治理下,太平天国的吏治一度变得比较清明。
在经济上,他推行“圣库制度”,把百姓的财产集中起来,统一分配。虽然这个制度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完全落实,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太平军的粮食和物资问题,也让老百姓得到了一些实惠。
在文化上,他废除了科举制度,开设“女科”,允许妇女参军、做官。这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做法,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礼教,让妇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
在杨秀清的治理下,太平天国一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贼情汇纂》里记载:“秀清为人多智,善驭下,天国军政,一以委之,由是军威日盛,疆域日广。”这段话虽然是清廷官员写的,带有一定的偏见,但也客观地评价了杨秀清的治国才能。
可随着权力越来越大,杨秀清的心态也渐渐变了。他开始变得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甚至不把洪秀全放在眼里。他经常“天父下凡”,对洪秀全指手画脚,有时候甚至会当众训斥洪秀全。有次,洪秀全因为小事处罚了一个后宫妃嫔,杨秀清就“天父下凡”,说洪秀全“虐待妃嫔,对天父不敬”,逼着洪秀全跪下受罚,还打了洪秀全四十板子。
洪秀全心里虽然不满,但也只能忍了——谁让杨秀清是“天父代言人”呢?可杨秀清却得寸进尺,开始为自己谋取私利。他修建了豪华的东王府,东王府的规模比洪秀全的天王府还大,里面有几千个侍从,吃饭用的都是金碗银筷,出门要坐64人抬的大轿;他还从民间选了很多美女,充实自己的后宫,生活过得比洪秀全还奢侈。
将领们对杨秀清的不满也越来越深。有的将领因为一点小事,就被杨秀清严厉处罚;有的将领立了功,却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北王韦昌辉就因为一次作战失利,被杨秀清当众训斥,还被打了一百板子,心里一直怀恨在心;翼王石达开也因为跟杨秀清意见不合,被杨秀清排挤,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小。
这时候的杨秀清,就像一个“赢了钱就得意忘形的赌徒”,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把身边的人都得罪光了,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悄悄酝酿。
1856年,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一片大好:西征军攻克了武昌、九江、安庆等重镇,北伐军虽然失败,但也牵制了清军的大量兵力;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清廷对天京的包围被解除。杨秀清见太平天国形势越来越好,心里的权欲也越来越膨胀——他不满足于做“二把手”,想做太平天国的“一把手”。
这年夏天,杨秀清又玩起了“天父下凡”的把戏。他倒在地上,过了一会儿站起来,对着洪秀全说:“天父在此!秀全,你身为天王,却不管朝政,沉迷享乐,该打四十板子!还有,你现在是天王万岁,我是东王九千岁,这不公平,你应该封我为东王万岁!”
洪秀全心里恨得牙痒痒,可当着众人的面,又不能反驳“天父”,只能先答应下来,说:“天父息怒,朕这就封东王为万岁!”可洪秀全心里很清楚,一旦封杨秀清为“万岁”,自己就会变成一个傀儡,甚至可能被杨秀清害死。于是,洪秀全偷偷给在江西打仗的韦昌辉写信,让他赶紧回天京,除掉杨秀清。
韦昌辉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他接到信后,连夜率领三千精锐,从江西赶回天京。1856年9月2日凌晨,韦昌辉率领士兵,趁着夜色冲进东王府。杨秀清还在睡梦中,就被韦昌辉的士兵砍了头。韦昌辉杀红了眼,不仅杀了杨秀清的家人和亲信,连东王府的侍从、厨师,甚至跟杨秀清有过交往的教众,都不放过,天京城里血流成河,短短一个月,就有两万多人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杨秀清死后,他的尸体被韦昌辉切成小块,挂在天京街头示众,还被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标签。曾经权倾朝野的东王,最后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实在让人唏嘘。
《太平天国史》里记载:“杨秀清专权自恣,逼封万岁,秀全阴令韦昌辉诛之,昌辉遂屠东王府,死者二万余人,天国由是衰矣。”这段话虽然简短,却道出了杨秀清的悲剧——他的专权和权欲,不仅害死了自己,还让太平天国陷入了内乱,从此由盛转衰。
参考《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