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3章 秦穆公:五张羊皮卷西陲,开地千里成霸业!

第3章 秦穆公:五张羊皮卷西陲,开地千里成霸业!(1 / 2)

西陲牧马起宏图,慧眼识才霸业铺。

五羖赎贤开盛景,三良殉葬惹唏嘘。

崤山兵败终思过,函谷威扬始定局。

称霸西戎名万古,秦基奠定耀史书。

公元前659年,秦国都城雍城(今陕西凤翔)的宗庙内,气氛庄重又带着点微妙的兴奋。年仅二十来岁的公子任好,穿着黑色的礼服,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正式继承秦国国君之位,这便是后来名震春秋的秦穆公。

此时的秦国,跟中原那些老牌诸侯国比起来,简直就是个“边缘玩家”。自打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被封了个“伯爵”,秦国就一直守在西边,跟犬戎、义渠这些游牧部落打交道,中原诸侯压根没把这个“西陲蛮国”放在眼里——开会不叫它,结盟不带它,连史书上都很少提它。

秦穆公心里跟明镜似的:秦国要想不被人看不起,就得往中原闯,就得成为霸主!可刚继位,他连自家的地盘都没捂热乎,还没来得及琢磨“东出”的事,就先遇上了个棘手的问题——邻国晋国出事了。

当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献公,正忙着扩张地盘,灭了虢国、虞国,势力越来越大。秦穆公知道,晋国是秦国东出的第一道坎,跟晋国搞好关系,比啥都重要。他思来想去,决定走“联姻”这条路——娶晋献公的女儿。

晋献公也想拉拢秦国这个西边的邻居,免得自己跟中原诸侯打架时,秦国在背后捅刀子,就痛快地答应了。没过多久,晋国的公主就带着嫁妆,风风光光地嫁到了秦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晋之好”的开端。

可秦穆公没想到,这桩婚事不仅给他带来了老婆,还带来了一个改变秦国命运的人——百里奚。

百里奚本来是虞国的大夫,虞国被晋献公灭了后,他就成了俘虏。晋献公把他当陪嫁的奴隶,一起送到了秦国。百里奚心里憋屈啊:我好歹是个大夫,怎么就成了奴隶?半路上,他趁人不注意,偷偷跑了,结果跑到楚国边境时,又被楚国人抓了,当成奸细,让他去放牛。

秦穆公结婚后,清点陪嫁名单,发现少了个叫百里奚的奴隶,就问手下:“这个百里奚是谁啊?怎么还跑了?”有个大臣知道百里奚是个贤才,就跟秦穆公说:“大王,这个百里奚可不一般,懂治国,懂兵法,虞国要是听他的,也不会被晋国灭了!”

秦穆公一听,眼睛都亮了:“这么厉害的人,必须给我找回来!”他本来想派使者带着重金去楚国赎人,可又怕楚国人知道百里奚是贤才,不肯放。最后琢磨出个主意:就按奴隶的价格,给楚国送五张黑羊皮,说要把这个“逃跑的奴隶”赎回来,好好教训一顿。

楚国人一看,就五张羊皮,还以为百里奚真是个普通奴隶,没多想就把人放了。等百里奚被带到秦穆公面前时,已经是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头了。秦穆公有点失望,忍不住问:“先生今年多大岁数了?”

百里奚捋了捋胡子,笑着说:“大王要是想让我去打猎,我确实老了;可要是想让我帮您治理国家、称霸诸侯,我比当年的姜子牙还年轻十岁呢!”

秦穆公一听,这话有气势!赶紧请百里奚坐下,跟他聊治国之道。百里奚从如何安抚百姓、如何训练军队,到如何跟诸侯打交道,说得头头是道。秦穆公越听越佩服,当场就任命百里奚为“上大夫”,让他主持国政。

因为百里奚是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老百姓都管他叫“五羖大夫”(羖就是黑羊)。后来,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自己的朋友蹇叔,秦穆公也重用了蹇叔,让他和百里奚一起辅佐自己。

有了贤才,秦穆公的“东出梦”终于有了底气。他开始整顿内政,鼓励百姓种田养蚕,训练军队,秦国的国力慢慢强了起来。可他没想到,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他会因为晋国,一次次欢喜,又一次次失望。

秦穆公想东出,绕不开晋国;可晋国偏偏在这时候,乱成了一锅粥。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君,结果奚齐被大臣里克杀了;荀息又立卓子,里克又把卓子和荀息杀了。晋国没了国君,里克就派人来秦国,想请公子重耳回国继位。

秦穆公本来想答应,可百里奚和蹇叔劝他:“重耳身边有狐偃、赵衰这些贤才,要是他当了国君,肯定会把晋国治理得很好,到时候秦国想东出,就更难了。不如立公子夷吾,夷吾这个人贪财又忘恩负义,肯定好控制。”

秦穆公觉得有道理,就改派使者去梁国,请夷吾回晋国。夷吾一听能当国君,立马拍着胸脯跟秦穆公保证:“要是秦国能帮我回国,我就把晋国的河西之地(今陕西、山西黄河西岸)割给秦国!”

秦穆公乐呵呵地派军队护送夷吾回晋国,夷吾继位,就是晋惠公。可刚当上国君,晋惠公就翻脸不认账了,派使者跟秦穆公说:“我本来想把河西之地给您,可大臣们不同意,说土地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随便割让,我也没办法啊!”

秦穆公气得差点摔杯子:“这小子,竟敢骗我!”可话又说回来,晋惠公已经当上国君,秦国也不能再出兵打他,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没过几年,晋国又出事了——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都快饿死了,晋惠公没办法,只好厚着脸皮派使者来秦国借粮食。

秦国的大臣们意见不一:有的说“晋惠公忘恩负义,不能借”,有的说“天灾是老百姓的事,不能因为国君不好,就不管老百姓”。百里奚和蹇叔也劝秦穆公:“借粮给晋国,既能让晋国百姓感激秦国,又能让晋惠公欠咱们一个人情,将来总有机会要回来。”

秦穆公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派了大量的船只、车辆,把粮食从秦国运到晋国,史称“泛舟之役”。晋国老百姓吃到救命粮,都夸秦穆公是个仁君。

可秦穆公没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第二年,秦国也闹了大旱,他派使者去晋国借粮,晋惠公不仅不借,还跟大臣们说:“秦国闹旱灾,正是咱们攻打秦国的好机会!”他亲自带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肺都气炸了:“晋惠公这白眼狼,我不打他,他倒打我来了!”他亲自披挂上阵,带着秦军迎战晋军。两国军队在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展开了一场大战。

晋惠公仗着晋军人数多,一开始打得挺凶,可秦军将士憋着一股劲,个个奋勇杀敌。打着打着,晋军就乱了阵脚。晋惠公想坐车逃跑,结果马车陷进了泥里,动弹不得。秦穆公一看,立马带着人冲过去,把晋惠公活捉了。

秦军大胜,秦穆公带着晋惠公回到雍城,想把他杀了,祭祀祖先。可秦穆公的老婆(也就是晋惠公的姐姐)听说后,穿着丧服,抱着太子罃(yg),跪在秦穆公面前哭:“大王要是杀了我弟弟,我就跟他一起死!”

秦穆公看着老婆哭得伤心,又想:杀了晋惠公,晋国肯定会立重耳为君,重耳比晋惠公难对付;不如放了晋惠公,让他把河西之地割给秦国,再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

晋惠公一听能活命,赶紧答应了所有条件。秦穆公就放了他,晋国的河西之地,终于归了秦国——这趟“投资”,虽然一波三折,总算没白忙活。

可秦穆公的“晋国攻略”还没完。晋惠公回国后,把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秦穆公为了拉拢太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本以为这样就能控制太子圉,可没想到,公元前637年,晋惠公病重,太子圉怕自己的国君之位被别人抢了,偷偷跑回了晋国,连怀嬴都没带。

秦穆公又一次被“坑”了,气得大骂:“太子圉这小子,跟他爹一个德行!”他觉得晋惠公父子都不可靠,就想起了还在楚国流亡的公子重耳。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重耳扶上晋国国君之位,彻底跟晋国搞好关系。

秦穆公派人去楚国,邀请重耳来秦国。重耳正愁没地方去,一听秦穆公愿意帮他,立马带着狐偃、赵衰等人,赶到了秦国。

秦穆公一见重耳,就觉得这人气度不凡——虽然流亡十九年,头发都白了,可眼神里透着一股坚韧和智慧。他热情地招待重耳,还把怀嬴(太子圉的前妻)和另外四个女儿一起嫁给了重耳。

重耳一开始有点犹豫:怀嬴是太子圉的前妻,自己娶她,不就成了侄子的“后爹”?狐偃赶紧劝他:“大王,您现在要靠秦国回晋国,娶怀嬴就是跟秦国绑在一条船上,这点小节算啥?”重耳想通了,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秦穆公更高兴了,觉得重耳懂变通,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晋惠公刚去世,太子圉继位,就是晋怀公。晋怀公派军队阻拦,可晋国百姓早就恨透了晋惠公父子,纷纷投靠重耳。晋怀公吓得逃跑,最后被重耳的人杀了。

重耳顺利继位,就是晋文公。他当上国君后,没忘了秦穆公的恩情,不仅跟秦国保持友好关系,还经常跟秦国一起出兵,攻打中原诸侯。“秦晋之好”这下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秦国也借着晋国的光,慢慢被中原诸侯认可。

可秦穆公的“东出梦”,并没有因为跟晋国交好而停止。他看着晋文公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在践土会盟成为霸主,心里既羡慕又着急:啥时候秦国也能像晋国这样,在中原露脸啊?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继位。秦穆公觉得机会来了——晋文公活着的时候,自己还能给几分面子,现在晋文公死了,晋襄公年轻,说不定能趁机拿下郑国,打通东出的通道。

当时郑国跟晋国结盟,又偷偷跟楚国来往,秦穆公就想以“郑国背叛盟约”为由,出兵攻打郑国。他找百里奚和蹇叔商量,可这两个老臣都反对:“大王,郑国离秦国太远了,咱们的军队要走千里路去打仗,士兵肯定疲惫,而且晋国肯定会在半路上埋伏咱们,太危险了!”

秦穆公这会儿满脑子都是“东出”,根本听不进去:“我等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怎么能放弃?你们年纪大了,胆子也小了!”他没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告,任命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将领,带着三千精兵,偷偷去攻打郑国。

军队出发那天,百里奚和蹇叔哭着来送他们,百里奚拉着孟明视的手说:“儿子啊,我看着你出兵,却看不到你回来了!”秦穆公气得骂他们:“你们这两个老东西,敢诅咒我的军队!”

可没想到,百里奚和蹇叔的话,还真应验了。秦军走到滑国(今河南偃师)时,遇到了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弦高正要去洛阳做生意,看到秦军,知道他们是来打郑国的,就急中生智,假装是郑国国君派来的使者,带着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军。

孟明视一看,以为郑国早就知道秦军要来,已经做好了准备,就跟手下说:“郑国已经有防备了,咱们再去也打不下来,不如顺手把滑国灭了,也算没白来一趟。”秦军就灭了滑国,带着战利品,准备回秦国。

可他们不知道,晋国早就知道了秦军的动向。晋襄公召集大臣商量:“秦国趁着我国君刚去世,偷偷攻打咱们的盟国,这是不把咱们晋国放在眼里!必须教训他们!”大臣们都同意,就在崤山(今河南洛宁西北)设下埋伏——崤山山势险要,是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