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35章 东吴后主们:一群把一手好牌打稀烂的"败家子团队"

第35章 东吴后主们:一群把一手好牌打稀烂的"败家子团队"(1 / 2)

孙权这辈子算是把字诀玩明白了,七十一岁才闭眼,临走前还琢磨着:我这江东家业,怎么也得传个百八十年吧?结果他老人家尸骨未寒,家里就开始上演皇帝轮流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短短二十四年,换了仨皇帝,最后把自己玩成了三国里第一个亡国的。用《三国志》的话说,就是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后代太不争气,活该亡国。

今天咱就聊聊孙权这仨继承者:十岁登基的孙亮、靠装怂上位的孙休,还有把俩字刻在脑门上的孙皓。这三位凑一块儿,简直能组个败家子天团,把孙权攒下的家底霍霍得那叫一个干净。

孙权选继承人的时候,估计是老糊涂了。放着一堆成年儿子不用,偏把小儿子孙亮推上了位。这孩子登基时才十岁,搁现在刚上小学四年级,连加减乘除都没学明白,就要管着江东千里江山——这哪是当皇帝,分明是被架在火上烤。

孙权临死前还觉得自己挺聪明,安排了五个辅政大臣: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孙峻。他大概想搞个五人制衡术,谁也别想独大。结果这套方案刚启动就崩了,崩得比豆腐渣工程还快。

第一个跳出来搞事情的是诸葛恪。这哥们儿是诸葛亮的侄子,仗着自己是外来精英,一上来就想立威。他琢磨着:我叔北伐能名垂青史,我也得打个大胜仗给江东人看看!于是二话不说,带着大军就去打魏国的合肥。

要说这合肥真是东吴的伤心地,当年张辽在这儿把孙权揍得鼻青脸肿,留下个张辽止啼的典故。诸葛恪偏不信邪,非要硬碰硬,结果打了个稀巴烂,士兵死伤一堆,粮草耗得精光。《三国志》里说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意思就是老百姓彻底失望,骂声连片。

更蠢的是,诸葛恪打了败仗还嘴硬,回来就嚷嚷:再给我十万兵,我肯定能赢!这时候孙权的侄子孙峻瞅准机会了。这孙峻是个狠角色,平时看着笑眯眯,一出手就往死里整。他联合了孙权的女儿孙鲁班,趁着诸葛恪上朝的时候,埋伏了一群刀斧手,等诸葛恪一进门,直接砍成了肉泥。《三国志》写得特热闹:峻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议,因恪入省,伏兵杀之——连商量带动手,一套流程走得比外卖送餐还快。

杀了诸葛恪还不算,孙峻顺手把他全家都打包送上了西天,连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都没放过。五个辅政大臣,眨眼间就剩他自己说了算,十岁的孙亮成了彻底的橡皮图章。

这孙亮别看年纪小,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见孙峻专权,偷偷摸摸联系外戚全尚,想搞个宫廷政变夺权。结果全尚是个猪队友,转头就把消息漏给了孙峻的堂弟孙綝()。这孙綝比他哥还狠,直接带兵冲进皇宫,指着孙亮的鼻子骂:你这小屁孩太不像话,根本不配当皇帝!

十五岁的孙亮就这么被废了,降成了会稽王。后来孙綝觉得他碍眼,又把他流放豫章,估计是没活多久——在三国那会儿,废帝的下场基本都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可怜孙亮当了五年皇帝,连朝堂的门朝哪开都没整明白,就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孙綝废了孙亮,总得找个新皇帝撑场面。挑来挑去,选中了孙权的第六子孙休。这时候孙休都二十五岁了,在外地当藩王,接到进京当皇帝的通知时,腿肚子都转筋——谁不知道孙綝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当年他哥孙峻杀诸葛恪,他就在旁边递刀,手上早就沾满了血。

孙休一进京城,就开始了他的影帝级表演。见了孙綝,那叫一个恭敬,又是作揖又是鞠躬,嘴里念叨着:大将军(孙綝)劳苦功高,以后朝政全听您的,我就是个摆设。转头就赏赐孙綝一堆金银珠宝,连孙綝的弟弟、侄子都封了大官,个个手握实权。

有一次孙綝给孙休送礼,孙休直接让人抬到皇宫正厅,对着大臣们说:这都是大将军的心意,你们可得记着大将军的好!把孙綝哄得晕头转向,觉得这新皇帝就是个没脾气的软柿子,捏起来特顺手。

可孙休暗地里没闲着。他知道孙綝树敌太多,偷偷拉拢了两个人:一个是宫廷侍卫统领张布,一个是老将丁奉。这丁奉可是东吴的活化石,当年跟着陆逊打夷陵之战,后来又帮孙权守荆州,论辈分比孙綝高两辈,手里还握着禁军兵权。

腊月初八那天,按照规矩,皇帝要请大臣吃饭。孙休特意派人去请孙綝,孙綝本来不想去,怕有埋伏,结果孙休连派了三波人催,最后一波人还说:陛下说了,就喝一杯,绝不耽误大将军回家过年。

孙綝一进门,就觉得不对劲——往日里热闹的宫殿,今天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他刚端起酒杯,张布使了个眼色,埋伏在屏风后的武士地就冲了出来,把孙綝捆成了粽子。

孙綝这时候才慌了,哭着求孙休:陛下放我一条活路吧,我去流放地当个老百姓,种点菜养活自己行不行?孙休冷笑一声:当初你杀诸葛恪的时候,咋没想过放他一条活路?当场就把孙綝砍了,又是满门抄斩。《三国志》里就三个字:夷綝三族——干净利落,一点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