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帝王谱里,汉平帝刘衎(kàn)绝对是个特殊的存在。他登基时才9岁,驾崩时刚14岁,整个皇帝生涯加起来不过5年,说他是娃娃皇帝都算抬举——这五年里,他更像个摆在龙椅上的人形摆件,真正在后台操盘的,是那个后来差点改朝换代的王莽。
但你这五年,却把西汉王朝最后的遮羞布扯得干干净净。从一个偏远藩王的儿子,被强行推上皇位,到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在未央宫,你的故事,就是一部浓缩的权臣如何架空皇帝的教科书。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位可怜的少年天子,以及他那个被王莽牢牢攥在手里的时代。
要说汉平帝刘衎能当上皇帝,纯属——当然,这运气对他来说,更像是场灾难。
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驾崩了。这位皇帝一辈子没干什么正经事,光顾着跟男宠董贤腻歪,临死前甚至想把皇位传给董贤,还好被大臣们拦住了。但他这一死,麻烦就来了:没儿子。
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急得团团转,这时候,太皇太后王政君——也就是王莽的姑姑——站出来了。老太太一把年纪,却比谁都清醒,直接下诏把王莽召回长安,让他主持朝政。王莽这时候已经蛰伏了好几年,一回来就跟饿狼似的,先收拾了董贤(逼得他自杀),然后开始琢磨:立谁当皇帝呢?
当时的候选人不少,汉哀帝是汉元帝的孙子,元帝这一脉除了哀帝,还有不少宗室子弟。但王莽一算账:立个成年的,不好控制;立个小孩,自己说了算。于是他眼珠一转,盯上了中山王刘衎。
刘衎这孩子,当时才9岁,是汉元帝的曾孙,他爹是中山孝王刘兴,早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小小年纪就继承了中山王的爵位,在河北中山国待着,跟长安这权力中心八竿子打不着。按说轮不到他,但王莽偏要选他,理由还挺冠冕堂皇:兄弟相后,经义所许(《汉书·平帝纪》)——意思是,按儒家经典,兄弟的后代可以继承皇位,合规矩。
规矩?王莽心里的规矩只有一条:谁好控制,谁上。
于是,公元前1年农历九月,一道诏书送到了中山国:中山王刘衎,即日起立为皇太子,准备进京登基。
这时候的刘衎,估计还在玩泥巴呢,突然被告知要去长安当皇帝,他懂什么?他娘卫姬更懵:好好的儿子,怎么突然成了天子?但她没高兴多久,就被王莽泼了一盆冷水。
王莽怕卫姬进京后干涉朝政,形成外戚干政的势力(虽然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外戚),直接下了道命令:中山王的母亲和外戚,一律不准进京,留在中山国待着。卫姬哭着闹着想来长安看儿子,王莽就是不允许,还把几个替卫姬说话的大臣给杀了。
《汉书》里没写刘衎当时的反应,但想想也知道,一个9岁的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母亲,被一群陌生人带到一个金碧辉煌却冷冰冰的地方,每天对着一群弯腰弓背的大臣,他能舒服吗?但他没得选。
公元前1年农历十月,刘衎在长安登基,改元,史称汉平帝。登基大典上,他穿着不合身的龙袍,被太监扶着坐上龙椅,还不知道,这声,对他来说,不过是五年的倒计时。
平帝登基后,王莽被封为安汉公,这头衔听着就吓人——安定汉朝的公。但王莽这人,最擅长的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他假惺惺地推辞,说要等找到合适的辅政大臣一起受封才行。大臣们一看,哎哟,安汉公真是谦虚!于是集体上书,逼着他接受。王莽半推半就,最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封号,还顺便把俸禄分给了手下,赚了一波好名声。
这时候的朝堂,基本上成了王莽的独角戏。平帝还是个孩子,每天除了上朝时坐一会儿,剩下的时间就是读书(估计也读不进去),国家大事全由王莽和他的亲信说了算。但王莽觉得还不够,他要的是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周公再世,是辅佐幼主的贤臣。
于是,一场场精心设计的开始上演了。
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让人到处散布消息,说塞外的蛮夷部落越裳氏派来了使者,给汉朝进贡了一只白雉(白色的野鸡)。这白雉可不一般,按古代的说法,这是,只有遇到圣明的君主才会出现。当年周公辅佐周成王的时候,就出现过白雉,现在又出现了,这不就是说王莽堪比周公吗?
大臣们心领神会,立刻上书,说这都是安汉公的功劳,请求太皇太后给王莽加赏。王莽又开始推辞,说这功劳是太皇太后和皇帝的,跟自己没关系。来回推了好几次,最后王莽接受了赏赐,还把自己的封地分给了宗室子弟,又一次博得了的美名。
《汉书·平帝纪》里写这事: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看着挺正经,其实全是王莽自导自演的戏码。
除了玩祥瑞,王莽还特别会百姓。平帝刚登基那会儿,各地闹灾荒,王莽就上书,说自己要捐钱一百万,田三十顷,用来救济灾民。大臣们一看领导都捐了,也纷纷跟着捐,一时间搞得好像满朝都是清官似的。他还下令,在长安城里盖了不少房子,给贫民居住,又减免了灾区的赋税。
这些事,《汉书》里都有记载: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汉书·平帝纪》)——把皇家的园林改成县,给贫民盖房子,还发田宅、农具、种子,听起来简直是活菩萨。
但老百姓不知道的是,王莽做这些事,花的都是国家的钱,赚的却是他自己的名声。他就像个精明的商人,用一点点小恩小惠,换来了天下人的拥护,顺便把平帝这个正主彻底边缘化了。
平帝这时候在干嘛呢?他大概还在宫里学习。王莽特意找了几个给平帝当老师,教他读经史子集,其实就是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只会读书的傀儡。史书里几乎没记载平帝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决定,他就像个透明人,存在感还不如王莽身边的一个侍卫。
有时候,平帝可能也会想家,想他那个被留在中山国的母亲卫姬。但他不敢说,因为王莽早就把他身边的人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有一次,他偷偷跟身边的太监打听母亲的消息,结果这事儿被王莽知道了,没过多久,那个太监就去世了。从那以后,平帝再也不敢提母亲了。
一个孩子,在本该撒娇、玩耍的年纪,却被囚禁在权力的牢笼里,每天看着一个假惺惺的权臣在自己面前表演,还要装作很配合的样子,这日子过得有多憋屈,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