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沸腾时刻(1 / 2)

滴——滴——

高温炉的提示音在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这是第157次实验,连负责记录的小李都显得有些麻木了,机械地在实验日志上写下:样品编号L-Y-7-157,开始降温。

王磊打了个哈欠,揉了揉发胀的眼睛。连续三十多个小时的实验让他的思维都有些迟钝。这是一次看似普通的验证实验,目的是测试AI推荐的另一种非常规催化剂——纳米氧化铈。在之前的模拟中,这种催化剂被预测能够促进晶界处的离子传输,但实际效果如何,谁心里都没底。

王哥,你去休息会儿吧,小李看着王磊布满血丝的眼睛,这边我看着就行。

王磊摇摇头:这是最后一个降温阶段了,我得盯着。

其实不只是他,整个团队都已经进入了疲劳期。自从AI模型开始介入后,实验频率大幅提高,每个人的工作强度都翻了一番。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离真正的突破似乎总是差那么一步。

凌晨四点,降温程序终于结束。王磊和小李站在高温炉前,相视苦笑——又是熟悉的开炉环节,这段时间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次失望。

来吧,早死早超生。王磊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炉门。

热浪扑面而来。待蒸汽散去,两人同时愣住了。

托盘上,一片薄如蝉翼的银灰色薄膜静静地躺在那里。与之前那些或粗糙或碎裂的样品不同,这片薄膜表面光滑如镜,在实验室的灯光下泛着均匀的金属光泽,边缘完整得没有一丝瑕疵。

这...小李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王磊的手开始发抖,他小心翼翼地用特制镊子夹起薄膜。薄膜在镊子间轻微颤动,显示出极佳的柔韧性,这是前所未有的!

快!快送去检测!王磊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调。

检测室里,各种仪器开始全速运转。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化学测试...当第一组数据出现在屏幕上时,负责检测的研究员忍不住惊呼出声:

不可能!这数据是不是出错了?

王磊一个箭步冲过去,当他看到屏幕上的数字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离子电导率:0.15S\/!

这个数字已经接近理论预测值的90%,是现有最好材料的五倍还多!

快!通知崔博士!通知林总!王磊的声音在发抖,所有人都过来!我们...我们可能成了!

凌晨四点半,被紧急电话吵醒的崔明远匆匆赶到实验室。当他看到检测报告时,这位一向沉稳的老科学家竟然红了眼眶。

快...快给我看看样品...他的声音哽咽了。

在电子显微镜下,薄膜的微观结构完美得令人窒息——晶粒尺寸均匀,晶界清晰,没有一丝气孔或裂纹。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结构!

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崔明远反复念叨着,手指轻轻抚过检测报告,仿佛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