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的答案,在这里!”周伟指着图表,“我们拥有全世界最成熟、最先进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星火脑环!过去两年多的技术积累和海量用户数据,让我们对人的意图识别,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度和速度。”
他进一步解释道:“‘星火之眼’将深度集成我们脑环的精华,打造一套全新的‘神经视觉’交互系统。它不是读心术,而是通过捕捉用户注视点、微表情、以及极其微弱的、与视觉和意图相关的脑电信号,来理解用户的意图。”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当你看着眼前虚拟屏幕上的一份文档,你只需要在心里‘想’一下翻页,甚至不需要出声或者做出任何手势,系统就能识别你的意图并执行。当你看到某个虚拟物体,想把它‘拿’起来看看,你的视线聚焦和相关的神经信号,就能触发抓取指令。这种交互,是内化的,是近乎本能的!”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嗡嗡的讨论声,显然都被这个构想吸引了。这完全超越了现有所有AR设备的交互逻辑。
“当然,”王皓通过视频补充道,他的声音带着芯片人特有的笃定,“这套复杂的、需要实时处理的神经视觉交互,对算力的要求是恐怖的,而且必须在端侧完成,不能依赖云端,否则延迟无法接受。这也是为什么,‘星火之眼’必须等待‘玄武3.0’。”
投影上切换到了“玄武3.0”的架构图,王皓着重指向了那个集成的NpU(神经处理单元)。
“我们全新的NpU,就是为了处理这类稀疏、异步的神经网络计算而量身定制的。它的能效比,足以在眼镜这么狭小的空间和严格的功耗限制下,实时驱动这套‘神经视觉’系统。没有‘玄武3.0’,‘星火之眼’的核心理念就无法实现。”
林烨总结道:“所以,老李,你担心的交互问题,正是我们最大的护城河,也是我们敢于定义下一代平台的底气!脑环的技术积累,加上‘玄武3.0’的强大神经算力,这两者结合,就是我们撬动整个行业的支点!”
老李听完,脸上的疑虑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人遇到挑战时的兴奋光芒:“我明白了!如果真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交互,那确实是革命性的!我们硬件部,一定全力配合!”
吴坤这时候插话了,他更关心实际落地:“想法是牛逼!但林总,这玩意儿做出来,得卖多少钱?总不能又是个实验室里的概念产品吧?咱们得考虑量产和成本啊!”
陈薇这时优雅地开口,回答了吴坤的疑问:“吴总的担心很实际。所以我们前期的策略,不会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她切换了一张ppt,上面列出了几个垂直领域:工业维修与远程指导、高端设计与建模、医疗手术导航与培训、特种行业作业。
“我们将采用b端和G端先行的策略。”陈薇解释道,“在这些领域,我们的AR解决方案能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节约和价值创造,是显而易见的。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远低于对价值的追求。这能为我们赢得宝贵的时间,一方面打磨产品,一方面随着规模扩大和供应链成熟,逐步降低成本和售价,为最终推向c端铺平道路。”
秦风立刻跟进:“没错!我已经接触过几家大型制造企业和医疗机构,他们对能实现‘所见即所得’、甚至‘所想即所得’的AR设备,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付费意愿。只要我们产品能落地,订单不是问题。”
林烨看着团队成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将项目的技术路径、市场策略、商业模式逐渐勾勒清晰,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斗志。
“好!”他双手按在会议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扫视全场,“技术,我们有独门绝技;市场,我们有清晰的路径。那么,‘星火之眼’项目,从现在起,就正式交到各位手上了!”
他顿了顿,声音沉稳而有力:
“这将是我们创业以来,技术最复杂、挑战最大、但也最具颠覆性的产品!我要的,不是一款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的模仿者,而是一个能重新定义规则,让数字世界真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我们生活的开拓者!”
“各位,”林烨举起手中那份印着抽象眼睛的立项书,如同举起一面战旗,“让我们一起,给这个世界,装上另一只眼睛!一只属于星火,属于未来的——‘星火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