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李文:“李总监,你负责从制度和流程上入手。立刻修订《员工保密协议》,增加更严格的违约责任条款。梳理核心机密数据的访问、传输、存储流程,确保每一步都可追溯、可审计。准备对全员,尤其是新员工和研发部门,进行一次高强度、震撼性的信息安全培训。”
“明白!”两人齐声应道,神情紧张而严肃。他们知道,老板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会议结束后,星火科技内部,一场无声的防御战悄然打响。信息安全部的灯光彻夜通明,网络流量监控变得更加严密,访问权限被重新收紧。
几天后,一场覆盖全公司的“信息安全与保密意识”强化培训如期举行。不再是以往那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而是由李文和信息安全专家亲自授课,内容极其硬核和震撼。
培训会上,播放了精心准备的案例视频,演示了商业间谍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U盘、一次看似无意中的聊天、一封伪装巧妙的邮件,就能窃取核心资料,给公司造成毁灭性打击。法律顾问详细讲解了泄露商业机密可能带来的巨额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台下,员工们听得鸦雀无声,神色震惊而凝重。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原来危险离自己如此之近,保密不再是手册上枯燥的条文,而是关乎公司生死存亡和个人职业生涯的真实防线。
“以后不敢随便插U盘了……”“天哪,原来聊天时随口说个项目代号都这么危险?”“得赶紧改密码,太可怕了。”
培训结束后,公司内部的气氛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同事之间的技术交流依然活跃,但涉及到未公开项目的具体细节时,大家明显变得更加谨慎。办公桌上随意放置文件的情况少了,电脑锁屏成了下意识动作。
然而,在这片骤然绷紧的保密氛围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正常”甚至“优秀”。
他就是徐浩,那位通过“教授”安排进入业务拓展部的“种子”。
他也参加了培训,表现得和其他员工一样“震惊”和“后怕”,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表示一定要提高警惕,遵守公司规定。培训后的线上考试,他拿了满分。
在日常工作中,他更是表现得无可挑剔。勤奋、主动、好学,积极承担边缘性工作,乐于助人,很快赢得了周围同事的好感。他从不主动打听任何敏感信息,甚至当别人无意中聊到相关话题时,他会巧妙地岔开话题或者说:“哎,这个我们还是别聊了,刚培训过,要保密。”
他的这种“高度自觉”,反而让他更好地隐藏了起来。就像一滴水,完美地融入了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涟漪。他谨慎地观察着,记录着公司的氛围变化、安全措施的加强情况、以及那些偶尔能从公开渠道或同事闲聊中捕捉到的、碎片化的非核心信息,并通过绝对隐蔽的方式传递出去。
他知道,现在不是急切行动的时候。他需要的是绝对的耐心,等待那个能接触到真正核心的机会,或者,等待“教授”发出行动的指令。
林烨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正在陆续下班离开的员工。公司加强了安保,增加了巡逻频次。但他知道,真正的威胁,往往来自看不见的地方。
李静提供的线索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他知道对手不会善罢甘休,暗处的眼睛一定还在盯着星火。这场无声的暗战,已经从单纯的商业竞争,升级为更为复杂凶险的攻防。
他感到一根弦在脑中缓缓绷紧,提醒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公司的成长,注定要伴随着这些阴影下的较量。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陈薇的号码。“晚上一起吃饭吧?有点事想和你聊聊。”“好,老地方见。”陈薇没有多问,似乎也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什么。
林烨需要和一个绝对信任的人,分享一下这份压力,同时也梳理一下下一步的应对策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必须确保星火这艘正在加速的飞船,不会在阴沟里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