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决战金陵(1 / 2)

数万吨物资的损失,上万士兵的葬身鱼腹,并未能动摇日本“虎号作战”的决心。

恰恰相反,日本如今已是骑虎难下。

为实施“虎号作战”,日本调集了全国及其殖民地的大量人力物力。

若此时中止作战,不仅军部颜面扫地,前期巨大的战争投入也将付诸东流,这是日本无法接受的。

所以,新的部队很快就踏上了运输船,继续前往申海。

从8日一直持续到15日,满载着来自本土、朝鲜、台湾的日军士兵的运输船,一船接一船地抵达申海各大码头。

这些脸上带着旅途疲惫,眼中却闪烁着狂热与期待的士兵,甫一登岸,还来不及多看几眼这东方繁华之都,便在军官的催促和宪兵的引导下,迅速整队,按照早已分配好的车皮,登上闷罐列车。

“快!快!快!不要停留!目标金陵!”

汽笛长鸣,一列列军车冒着黑烟,如同钢铁巨兽,满载着杀戮与毁灭的使命,沿着津浦线、京沪线,轰隆隆地驶向那片即将化为血肉熔炉的战场。

与此同时,在太湖沿岸的芦苇荡深处,“抗日义勇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蜕变。

来自张发魁麾下教导总队的一千名精英教官,早在两个星期前就已然就位。

这些经历过淞沪和金陵血战的老兵,将最残酷,也最实用的战场生存法则和战斗技巧,毫无保留地灌输给这些昔日的土匪、溃兵和普通的老百姓。

训练场上,枪炮声日夜不息,实弹射击的弹药量,让那些见多识广的前土匪头子们都咋舌不已。

这位年轻的张总司令,家底真是厚得吓人。

光是每天上万人训练消耗的物资弹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麾下的那些普通士兵,对“抗日义勇军”的认同感也更加强烈了。

陈轩兑现了他的承诺。

白花花的大洋、吃不完的粮食、崭新的武器,吸引了四面八方想要活下去,以及向日本鬼子报仇的人们。

来自苏南、浙北、甚至更远省份的流民、溃兵,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源源不断地涌入义勇军的控制区。

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对原部队失望透顶,然后听闻此处“吃得饱、饷钱足、真打鬼子”而冒险前来的川军、桂军、粤军和其他小军阀的士兵。

抗日义勇军的规模,在初次整编时就达到了惊人的两万三千人,后来随着名声传开,更是以每日数百乃至上千人的速度持续增加。

当然,其中也有试图浑水摸鱼、领了饷银和粮食就想溜号的兵痞。

但义勇军的前身本就是江湖草莽,对付这种人自有其一套手段。

抓回来的逃兵,当众军法处置,以儆效尤。

乱世用重典,陈轩此时已经不会心软,而且也并没有因为这些老鼠屎,就牵连到其他人。

无论是三万还是四万,只要来人,一律送钱送粮送衣送武器。

“司令,照这个速度,再过半个月,咱们就能拉起一个满编军的架子!”

一名原黑风岭的赵姓纵队长,如今穿着崭新的国军军官服,精神抖擞,兴奋地向陈轩(张启发)汇报。

陈轩看着训练场上龙腾虎跃的景象,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赵,人多了是好事,但更要管好、练好。小鬼子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对了,武器弹药还跟得上吗?”

“跟得上!跟得上!”

赵纵队长连忙点头。

“就是……就是兄弟们都没见过这么敞开来打子弹的,有点……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