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黑云压城(1 / 2)

一支舰队消失,数万吨物资沉入大海,如同在日军的战争机器上狠狠凿开了一个窟窿。

不提对“虎号作战”造成的战机延误和物资缺口,仅仅是平白损失如此庞大的军需,都足以让资源本就捉襟见肘的日本大本营肉疼得彻夜难眠。

要知道,这批作战物资,可是资源匮乏的日本咬牙挤出来的,为此甚至在日本本土和朝鲜、东北、台湾引发了数场暴乱。

结果,全都掉海里喂鱼了。

偏偏经过详细的调查,根据残骸,附近的渔民,还有气象报告,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结论——一场在初春东海极为罕见的突发性风暴,摧毁了整支舰队。

“八嘎!帝国的运气,难道都用光了吗?!”

华中方面军司令部,朝香宫鸠彦王将手中的调查报告狠狠摔在桌上。

怒火需要宣泄,于是,气象部门的一批官员和预报员倒了血霉,被迫切腹赎罪,为这场“未能预测”的灾难承担了责任。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即便损失了数万吨物资,可“虎号作战”还得进行下去,金陵更是得攻下来。

这是国策!

所以,日军高层只能在震怒与憋屈中,一边紧急调整后续运输航线,尽量远离那片海域,一边更加疯狂地压榨本土国民、以及东北、朝鲜、台湾等殖民地的资源,填补这个巨大的物资缺口。

原本预定在2月6日前完成的全部物资输送,因这次意外,被迫推迟至7日。

并且运往其他战线的物资,又被抽调了一部分。

此消彼长,华北战场上的国党和红党,又获得了更多的备战时间。

当最后一批弹药和粮食平安卸下,存入金陵前线各个仓库时,土肥原贤二、三浦三郎、寺垣忠雄等负责后方物资运送和安保的日军高层,才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看来,在帝国严密的铁桶阵下,支那的抵抗力量终究是无力回天。

东海的那场“意外”,纯粹是运气不好……不,是气象部的人尸餐素位,昏庸无能,才没有预测出那场风暴。

帝国武运昌隆,这次一定能攻下金陵,甚至迫使国党投降。

此时的金陵,经过三个月的血战,已经给日军造成了难以想象的重大伤亡。

虽然政治意义依然重要,但从军事角度,沦陷已是时间问题。

而且若是真的一直守下去,委员长估计就不是断绝后勤,而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了。

对于金陵沦陷的结局,陈轩和张发魁都非常清楚。

“金陵之战,我们已赚得够本。这最后一场,正好利用鬼子的野心,为我们未来的反攻,埋下更多的钉子。”

张发魁在指挥部里,指着地图,对陈轩如是说。

他建议陈轩,将渗透的目标,聚焦在此次即将调往金陵参战的部队中。

尤其是那些背景深厚,军衔多为大尉的年轻军官身上。

“攻下金陵,哪怕是一座空城、一片废墟,在其政治意义上也是‘赫赫武功’。所有参战部队,从上到下,功劳簿上都会记下一笔。这些年轻的军官,有家族势力在背后运作,战役结束后,晋升一级是顺理成章之事。”

张发魁冷静地分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