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虎鲨,释放干扰声呐,模拟大型鱼类群移动。”
漆黑的水下,干扰声呐发出的声波让“幽灵潜艇”判断失误,竟朝着虎鲨布下的“口袋阵”钻去。当它意识到不对时,2号虎鲨已从左侧贴近,机械爪精准抓住其尾舵;5号虎鲨从右侧射出网弹,将潜艇牢牢缠住。
“天蛾,发送坐标给水面舰艇。”
十分钟后,我方护卫舰的探照灯刺破海面,潜艇被迫上浮,舱门打开时,里面的人看着虎鲨潜航器上闪烁的警示灯,脸色惨白——他们从未想过,在这片海域,连水下都布下了天罗地网。
吴昊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被拖走的潜艇,指尖划过虎鲨的设计图。这组潜航器的雏形,不过是他在笔记本上画的几笔草图,如今却成了深海卫士。邵易阳说得对:“把‘怕’变成‘敢’,就是守护的开始。”
清晨的警报比预想中来得早。天蛾的红色预警铺满屏幕:“敌方‘秃鹫’轰炸机群突破外层防空,距内陆150公里,携带钻地弹。”
吴昊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红点,深吸一口气:“玄女战机第一梯队,升空拦截!蜂鸟无人机群,准备‘蜂群战术’!”
跑道上,三架玄女战机如银箭离弦,机翼下的导弹泛着冷光。驾驶员李上尉的声音传来:“已进入超音速巡航,锁定前12架‘秃鹫’。”与此同时,地面发射井打开,上万架蜂鸟无人机呼啸升空,像一片流动的乌云,朝着轰炸机群飞去。
“蜂鸟,分批次突击!”吴昊喊道。
第一波无人机撞向轰炸机的引擎,引发小规模爆炸;第二波释放电磁脉冲,让敌机航电系统失灵;第三波则贴着机身飞行,用特制胶水糊住驾驶舱玻璃——这是王鹏的“土办法”,却比导弹更让敌人头疼。
玄女战机抓住混乱时机,导弹齐射。一架“秃鹫”被击中左翼,拖着黑烟坠落;另一架试图突围,却被蜂鸟群缠住,最终失控撞向无人区。短短十分钟,来袭的30架轰炸机被击落18架,剩余的仓皇掉头,却一头撞进天蛾预设的“电磁迷雾”——雷达屏幕上,它们的信号变成一团乱码,只能瞎打乱撞,最终被赶来的地面防空导弹收尾。
硝烟散去,天空中还飘着蜂鸟无人机的残骸,像散落的银色羽毛。李上尉的声音带着喘息:“燃料剩余30%,请求返航。”“回来吧,辛苦了。”吴昊说。
他走到窗边,看着朝阳穿透云层,照在返航的战机上,银灰色的机身反射着光。远处的机库里,地勤人员正给蜂鸟无人机装弹,机械臂有条不紊地工作,像在编织一张更大的网。
“天蛾,统计战果。”
“击落率60%,蜂鸟损耗30%,玄女战机无损。”
数据跳动间,吴昊突然想起第一次试飞玄女时,它还会因速度过快而震颤,如今却已能独当一面。守护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无数次失败后,把“缺陷”磨成“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