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 > 第135章 脑机接口遇瓶颈,天蛾解锁新思路

第135章 脑机接口遇瓶颈,天蛾解锁新思路(1 / 2)

第135章:脑机接口遇瓶颈,天蛾解锁新思路

“绿色骑行”活动结束后,吴昊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脑机接口项目中。张教授的实验室里,fRI仪器嗡嗡作响,屏幕上的脑电波图谱却让所有人皱起了眉头,尽管算法准确率已经提升到88%,但在受试者情绪波动时,识别率会骤降到65%,这成了阻碍项目进入临床实验的最大瓶颈。

“问题出在‘噪声过滤’上。”张教授指着图谱上杂乱的波动,“人在紧张、兴奋或疲惫时,大脑会产生大量无关信号,就像收音机收到杂音,我们的算法还没法精准区分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情绪噪声’。”

周明盯着电脑屏幕,敲代码的手指停在半空:“我们尝试了二十多种滤波算法,效果都不理想。情绪相关的脑电波频率和运动指令太接近了,就像在一堆红豆里挑绿豆,颜色差不多,根本分不清。”

吴昊让“天蛾”调出海量的脑电波样本,试图找到情绪波动与有效指令的差异特征,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频谱重叠度高达72%,常规算法很难剥离。

【L3级天蛾启动深度分析:情绪噪声与运动指令的核心差异在于“神经元集群激活模式”,而非单一频率特征。建议引入“深度学习动态聚类”算法,模拟大脑神经元协作模式,提升区分精度。】

“动态聚类?”吴昊眼前一亮,这个思路他们之前从未想过。传统算法是按频率或振幅筛选信号,而动态聚类能追踪神经元集群的活动规律——就像识别一群人走路的姿态,而不是单看某个人的脚步。

“周明,我们换个思路。”吴昊在白板上画下神经元网络示意图,“别盯着单一信号的频率,去分析不同脑区的协同活动模式。比如想‘抬手’这个指令,运动皮层和前额叶会有特定的激活序列,而情绪波动时,这个序列是紊乱的,我们要抓的就是这种‘序列特征’。”

周明茅塞顿开:“我懂了!就像看交响乐,单听小提琴可能分不清旋律,但看整个乐队的配合节奏,就能精准识别曲目!”

接下来的两周,技术组埋首于算法重构。他们用10万组标注好的脑电波数据训练模型,让算法学会识别“有效指令”对应的神经元激活序列。吴昊则带着“天蛾”提供的优化参数,每天泡在实验室,和张教授讨论模型的细节调整。

期间,军方的李建国上校又来了一次。看到屏幕上的准确率曲线在情绪波动时依然能稳定在82%,他忍不住拍了拍吴昊的肩膀:“这个突破太关键了!战场上的士兵情绪波动很常见,要是因为紧张就操控失灵,后果不堪设想。你们这个算法,有军用潜力!”

张教授笑着说:“李上校放心,小吴他们的技术,经得起实战考验。不过临床实验也不能耽误,下周我们联系了省康复中心,让渐冻症患者试试这套系统。”

临床实验的前一天,团队做了最后一次测试。受试者是一位高位截瘫的志愿者,当他用意念在屏幕上打出“我想喝水”四个字时,实验室里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吴昊看着志愿者眼里的泪光,突然觉得所有的熬夜和争执都有了意义,这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在给绝望的人带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