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想起前世在海城电视台那次晚会上,陈潇潇站在台上说“每个孩子都该有做梦的权利,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帮他们把梦做得更清晰些”。那时他只觉得这话遥远又空泛,此刻听她亲口说出,才明白这份坚持背后藏着怎样的热忱。
“天蛾”的提示音在脑海里悄然响起:“分析目标个体陈潇潇行为模式,公益参与度92%,共情能力评估为优。建议从‘教育资源分配’‘乡村儿童心理’等话题切入,可提升社交匹配度。”
吴昊没有立刻接话,而是看着窗外说:“我老家也是海城的,老城区的学校条件也一般,好多孩子高中没读完就跟着家长出去打工了。”这是他真实的经历,前世他住职工小区就有好几个是这样。
陈潇潇转过头,眼里闪过一丝讶异:“你也是海城的?”
“嗯,海城老城区的。”
“好巧,我家在海城老城区。”她笑了起来,眉眼弯成好看的弧度,“说不定我们小时候还在同一个菜市场见过呢。”
车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林薇和另外两个男生在聊学校的趣事,吴昊和陈潇潇则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海城的街景,从老电影院门口的糖画摊,到护城河边上的柳树,很多共同的记忆让两人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
一个小时后,面包车停在一栋红色的两层小楼前,门口挂着“阳光留守儿童之家”的牌子。几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已经等在门口,看到车就雀跃地围了上来,嘴里喊着“陈姐姐”“林姐姐”。
陈潇潇刚下车,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就扑到她怀里:“潇潇姐姐,你上周说要教我们折小星星的,带彩纸了吗?”
“带了,”陈潇潇笑着从帆布包里拿出彩纸,“不仅有彩纸,还有新故事要讲呢。”
吴昊看着她被孩子们围住的样子,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触动。她低头和孩子说话时,眼里的温柔比在讲座上专注的神情更动人,像是有细碎的星光落在里面。
林薇拍了拍他的肩膀:“吴昊,你跟我来,咱们负责给孩子们上一节趣味科学课。”她指了指旁边的教室,“里面有黑板和几张桌子,简单的实验器材我们也带来了。”
吴昊跟着林薇走进教室,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个孩子,最小的看起来才六岁,正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打量着他。他深吸一口气,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和钢笔:“大家好,我叫吴昊,今天我们来做几个有意思的小实验,好不好?”
孩子们齐声喊“好”,声音里满是期待。吴昊看着他们发亮的眼睛,忽然觉得“天蛾”推荐的这个社交节点,或许不只是为了靠近某个人,更是让他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一种除了逆袭和奋斗之外,同样值得奔赴的温暖。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水的魔力”四个字,刚拿起粉笔,就看到陈潇潇抱着彩纸站在教室门口,冲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脸上,那抹笑容干净又明亮,让吴昊的心跳漏了一拍,手里的粉笔差点掉在地上。
他定了定神,对着孩子们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实验,怎么让一张纸托住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