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迟来的忏悔
林晓的归来,并未给这个家庭带来预期的喜悦,反而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内心未曾愈合的伤痕。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沉默寡言,眼神躲闪,甚至不敢与姐姐林婷对视。饭桌上,只有筷子碰触碗盘的细微声响。
“姐……对不起。”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林晓终于嘶哑着开口,声音在黑暗中颤抖,“我以前……还在心里笑话过你傻。”
林婷没有回头,依旧面对着窗户,玻璃上模糊地映出她消瘦的轮廓。
“直到我自己进去……才知道……”林晓的声音带上了哭腔,“那栋18层的大楼,只有一个出口。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从早上8点到凌晨12点半。完不成任务,实心的橡胶棍就打下来……我亲眼看到有人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第二天都下不了床……”
他哽咽着,断断续续地描述:“他们……他们还把中国人叫做‘行走的人民币’,说一个人能卖到三四十万……园区里到处都是喷溅的血迹,好多地方都有关人的大铁笼子……”
林婷的肩膀微微抖动,但依旧没有转身。这些细节,与她曾经的经历何其相似,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我信了他们说的,‘来这里就是赚钱的,回不去了’……我也想过像你那样,在引流的帖子,双手捂住脸,“姐,我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
良久,林婷才缓缓转过身,她的脸上没有泪水,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知道了就好。”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落在林晓心上,“记住这种感觉。然后,用后半辈子去还。”
第五十二章“灯塔”下的阴影
小黄的“灯塔”计划因其真实的底色和详实的案例,影响力与日俱增,但这光芒也照亮了更多隐藏在暗处的污秽,引来了更具体的危险。
一天傍晚,小黄在回家路上,明显感觉到一辆无牌面包车不近不远地尾随。他立刻警觉,改变了预定路线,拐进人多的大型超市,那辆车才消失在车流中。他马上将情况告知了杨会长和陈警官。
“这不是简单的恐吓了,他们在踩点。”陈警官语气严峻,“我们最近打掉的几个链条,断了他们不少财路。‘灯塔’的宣传,又让他们新‘招人’的难度大大增加。他们很可能想让你这个‘招牌’消失。”
杨会长的建议更为直接:“你和家人必须立刻更换住所,我们来安排。公开活动全部暂停。他们越是狗急跳墙,我们越要冷静。另外……”他顿了顿,“我们收到一些风声,诈骗集团在缅北规模化园区被铲除后,正在向缅甸的妙瓦底等纵深地带转移,而且他们的招募模式也在变化,开始利用‘高薪招募赴境外务工’、‘免费出境旅游’等话术,甚至把窝点设到了境外的一些高档公寓里,打击难度更大了。”
小黄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他意识到,对手并非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会不断变异、扩散的病毒。
与此同时,林婷接到了一位自称是“独立纪录片导演”的私信,对方想要拍摄她的“救赎故事”,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却一再追问“灯塔”计划的内幕信息以及小黄的近况。林婷敏锐地察觉到不对,立刻将此事告知小黄。
敌人的反扑,已经从线上威胁,蔓延到了线下现实,甚至试图从他们身边寻找突破口。
第五十三章代号“清源”
面对升级的威胁和诈骗模式“去中心化”、“全球化”的新动向,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一项名为“清源”的专项行动酝酿启动。其目标不再是单一的救援,而是旨在切断境内“蛇头”与境外诈骗集团的勾连链条,从源头上遏制人员外流。
小黄和林婷,因其对诱骗话术、运输路线的深入了解,被邀请作为特别顾问,为“清源”行动提供参考。
在高度保密的安全点,小黄对着地图,详细还原了自己当年被诱骗的路线:从云南西双版纳,到被“蛇头”接走,走一天多山路偷渡,最后被汽车运抵缅北老街。林婷则强忍痛苦,补充了她所知的关于“金星园区”人员转运的碎片信息,以及那个“脸上有痣”的关键接头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