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无声的感谢与未解的结
林婷在医院接受了近一个月的治疗后,被父母接回了老家。她几乎从不外出,拒绝与任何陌生人交流。她的父亲,一位头发花白的乡村教师,给小黄发来了一条很长的短信。
“小黄,婷婷的情况好了些,至少晚上能睡着觉了……她一直让我们替她对你说声‘谢谢’和‘对不起’……我们知道,这简单的几个字,抵不了你受的苦,也偿不清你家的债。我们只求她这辈子能安安稳稳地活下去……我们一家,永远记得你的恩情。”
小黄反复看着这条短信,心里五味杂陈。恩情?债?这些词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而纠缠。他最终只回复了四个字:“好好生活。”
他站在窗前,望着湛江港繁忙的海面。个人的救赎或许已经完成,他救了自己,也救了林婷。但agast那个庞大的、吞噬了无数生命的黑暗体系,他的力量依旧渺小。诈骗园区如同边境地带的毒瘤,在军事打击的风声过后,仍可能死灰复燃,而新的“小黄”和“林婷”,或许正站在某个诱惑的悬崖边上。
他的手机响起,是杨会长。
“小黄,印度那边大规模救援的成功,说明国际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在提升。我们商会打算联合几家国际反诈组织,做一个更系统的受害者回归社会支持项目。我们都需要你,需要你的声音,也需要你……活下去。”
---
第十九章微光成炬
小黄知道,恐吓电话意味着他走在正确的路上。他没有退缩,反而在商会的帮助下,加强了个人安全措施,并选择与警方合作。
他将自己的反诈宣传扩展到了线上,利用直播平台与更多年轻人互动。他连线了另一位从缅北获救的回国人员林伟(化名),林伟在连线中讲述了自己每天工作16小时、完不成绩效就会遭受棍棒殴打,甚至目睹他人跳楼自杀的经历。两个有着相似伤痛的年轻人,隔着屏幕,用自己的伤疤为无数观众敲响了警钟。
同时,小黄也开始关注像张北、王栋这样回国后入狱服刑的电诈人员。在监狱民警的帮助下,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开始反思罪行,学习技能,渴望回归社会后能自食其力。小黄意识到,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最终都需要一场灵魂与生活的重建。
他的“灯塔”计划,开始汇聚更多微光——有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有心理医生提供公益咨询,有企业表示愿意为愿意悔过的回归者提供工作机会。
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电子邮件,里面只有一句话:
“谢谢你当初没有放弃那个不值得救的人。我在努力,像你一样。”
小黄看着这封邮件,良久,缓缓闭上了眼睛。他仿佛又看到了缅北园区那高耸的铁丝网,但这一次,铁丝网上似乎透出了极其微弱的曦光。
他知道,KK公园的建筑物或许会被部分拆除,但只要贪婪和绝望存在,新的“园区”就可能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他的战斗远未结束,但他不再是一个人。他,以及无数开始觉醒和行动的微光,正在试图编织一张更大的网,去接住那些即将坠落的灵魂。
他的故事,是一部个人的血泪史,也更将成为这个时代,关于挣扎、救赎与不屈反抗的共同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