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古风故事集 > 第113章 昊天证道录

第113章 昊天证道录(1 / 2)

混沌初开,鸿蒙始判,天地间有一缕先天清气,受日月精华千万年滋养,化形为神,自号昊天氏。彼时三界未定,群魔乱舞,人间哀鸿遍野。昊天氏发下宏愿,欲整肃乾坤,乃踏三十六重天,历一万七千五百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这一日,昊天氏行至西昆仑绝顶,见紫气东来三万里,有玄鹤衔丹书而至。展开观之,乃天地至理凝结的《混元道经》。正参悟时,忽闻下界哭嚎震天,垂目望去,但见九幽血海翻涌,魔祖罗睺率八部天魔吞噬人间。昊天氏叹道:“不破不立,今日当证大道。”

遂取昆仑山五色石,采北极玄冰,纳南极真火,炼就一柄昊天剑。剑成之时,三十六重天震动,日月并耀于苍穹。昊天氏仗剑直下九重,与魔祖战于不周山下。这一战打得山崩地裂,罗睺召来亿万里血云,昊天剑引动周天星辰,斗到激烈处,忽见昊天氏头顶现出亩许大的庆云,其中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竟是勘破了混元道果。

魔祖见势不妙,欲遁入归墟,却被昊天剑斩去三首六臂。正当要绝其根本时,西方忽现七彩祥光,有道人乘青牛而来,言道:“天道贵生,魔祖虽恶,亦为造化一环,不如镇于北冥海眼,以全因果。”昊天氏稽首应诺,自此奠定三界秩序。

鸿钧道人显圣,册封昊天氏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统御诸天,综领万圣。登基之日,三十三重天钟鼓齐鸣,瑶池金母献蟠桃,老君呈金丹,如来奉金莲,三界仙真齐聚凌霄宝殿。

然天庭初立,百废待兴。玉帝首颁天条三百六十款,设雷、火、瘟、斗、水、痘六部正神,又立四海龙王司雨,十殿阎罗掌生死。却不想诸神久居散漫,常有怠职之事。

这年人间大旱,江淮流域三年不雨,赤地千里。百姓设坛祈雨,香火直透九重天。玉帝震怒,召四海龙王问罪。东海龙王敖广伏地请罪:“非臣等渎职,实是雨部天尊私改雨簿,将江淮雨水尽数拨与其凡间族亲。”

玉帝命千里眼、顺风耳查探,果见闽南某县三年风调雨顺,而县令正是雨部天尊胞弟。玉帝冷笑:“朕初登大宝,便有人试探天威。”即命雷部众神布设九霄神雷阵,将雨部天尊削去顶上三花,打入轮回。又亲执昊天剑,将私改的雨簿一斩为二:“天道无私,岂容徇情!”言毕口含天宪,敕令四海龙王即刻行雨。

但见四海龙王现出万丈龙身,腾云驾雾而来。雷公擂鼓,电母照镜,风伯展袋,雨师洒露。顷刻间甘霖普降,枯木逢春。百姓望空叩拜,感念天恩。

此事方了,西王母来报:“蟠桃园中三千六百株仙树遭虫蛀,恐是魔气侵染。”玉帝亲往察看,但见桃叶枯黄,果实萎缩。运慧眼观之,竟见一丝若有若无的幽冥之气。遂召地藏王菩萨共查,发现乃当年魔祖罗睺残存魔念,附于桃蚜之上,欲坏天庭根基。

玉帝沉吟片刻,取瑶池圣水混合三光神水,以太阳真火煅烧七七四十九日,炼成“净世琉璃瓶”。持瓶绕桃园三周,洒下甘露,魔气尽消。蟠桃树重焕生机,花开九重,香溢三十三天。

正值王母寿诞,玉帝特开蟠桃盛会。八洞神仙献艺,嫦娥起舞,天官赐福。却见齐天大圣孙悟空盗金丹、窃御酒,扰乱盛会。玉帝本欲遣天兵擒拿,忽心有所感,叹道:“此猴乃补天石所化,与朕同源而生,杀之不祥。”遂请如来佛祖施法镇压于五行山下,留待日后机缘。

三界稍定,玉帝忽感道心波动,知是尘缘未了。原来当年历劫时,曾有一世为凡间书生,与卖豆腐的老翁有半师之谊。如今老翁转世七次,今生投在江南为蚕农,正值困顿。玉帝乃化做游方道士,降临凡间。

但见桑田枯黄,蚕户面有菜色。打听方知,此地遭了“鬼蚕”之灾——蚕宝宝吐丝即断,户户绝收。玉帝夜宿破庙,运神通探查,见一黑气盘踞蚕神庙。原是当地庙祝勾结妖道,在神像下埋了厌胜之物,欲逼百姓献童男童女祭祀。

玉帝假意应征庙祝,被引至密室。见妖道正炼邪法,供桌上摆着七盏魂灯。玉帝现出真身,喝曰:“朕统三界,岂容邪祟害民!”妖道大惊,化黑风而逃。玉帝屈指一弹,昊天剑分身追出三千里,将妖道钉在峨眉山绝壁。又取三光神水洒向桑田,枯木逢春,蚕宝宝重吐银丝。

蚕农感念,欲为道士立生祠。玉帝笑而不受,踏云而去时,空中飘落金简一枚,上书《养蚕真经》。百姓方知遇天帝临凡,望空叩拜不已。

返回天庭途中,忽见东海恶浪滔天。巡海夜叉来报:“龙王三太子被九头虫所困,水晶宫危在旦夕。”玉帝蹙眉:“朕已敕封四海龙王,何妖敢犯天威?”亲临东海,见九头虫现万丈妖身,九个头颅喷吐毒火玄冰。原来竟是上古相柳遗种,欲夺四海之精修炼魔功。

玉帝脱去九章法服,现出混元道体。头顶现出亩许庆云,其中三花旋转,五气结成华盖。也不用法宝,只将右手一指,喝声:“定!”周天星辰顿止运转,万里波涛凝如琉璃。九头虫九个头颅齐喷本命毒焰,玉帝张口一吸,竟将毒焰尽数吞入腹中,运三昧真火炼成一颗毒珠。

“汝修炼不易,奈何逆天行事。”玉帝叹道,将毒珠掷还。九头虫被自家毒焰所伤,现出原形——竟是共工怒触不周山时,溅出的一滴精血所化。玉帝取八景宫灯,将其封印于北冥之眼,永世不得出。

龙王感激涕零,献上定海神针铁。玉帝笑道:“此物合该另遇明主。”命龙王好生保管,日后自有缘法。

刚回凌霄殿,忽感心潮涌动。掐指一算,原是当年镇压魔祖罗睺时,其一丝残魂附在昊天剑上,潜入天宫。此刻正蛊惑执掌天条的青童君,欲篡改天道法则。

玉帝急赴天条殿,见青童君双目赤红,正在篡改姻缘簿。原来魔魂欲乱三界人伦,使人间夫妻反目,父子成仇,从根本上动摇天庭气运。

“道友迷了。”玉帝轻叹,头顶现出混沌珠,照定青童君元神。那魔魂尖啸欲逃,被玉帝一掌罩住。却不料魔魂竟自爆本源,污了三百条天条。玉帝不惜损耗本命元气,口吐真言,字字化成金色符篆,将破损天条逐一修补。

忽见一道天条崩裂,化作流光坠向凡间。玉帝分神追赶,见那流光投生在一书生之妻腹中。来年此子降生,取名包拯,日后将成为铁面无私的判官,补全人间法度——此乃后话。

修补天条毕,玉帝元气大伤,闭关九九八十一日。出关时忽见三界怨气升腾,原是人间帝王失德,战乱四起。玉帝欲降天罚,太白金星谏曰:“天道无为,人道自强。若事事干预,反失造化之机。”

玉帝颔首:“善。”乃命九天玄女降世,传授兵法韬略;遣文曲武曲下凡,辅佐明主;又让四海龙王节制雨水,使恶君之地旱涝交替。不过三年,民心归附有德之君,天下重归太平。

这日巡视天河,见织女坐望凡尘,面有忧色。问之,乃思凡间牛郎。玉帝感其真情,特准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相会。却不想开此先例,引得瑶池仙女皆动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