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药铺新声(1 / 2)

天还没亮透,灵泉医庐的院子里就飘起了草药香。林小羽蹲在竹匾前,把晒得半干的苍术翻过来,指尖划过叶片边缘的锯齿,晨露沾在指腹上,凉丝丝的舒服。

“这么早就忙活?”萧承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他手里提着个木匣子,打开来,里面是十几块打磨光滑的木牌,每块上面都刻着草药名,“昨儿个削到半夜,你看看合不合用。”

林小羽拿起刻着“薄荷”的木牌,笔画间还留着淡淡的木香:“比镇上买的好看多了。”她突然笑出声,指着“紫苏”二字,“这个‘苏’字,刻得倒像苏晴绣的花。”

萧承煜的耳尖微微发红,伸手把她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孩子们说要去镇上挑药铺的幌子,让我跟你商量,能不能用红布绣个药杵。”他往灶房走,“我去熬粥,你赶紧收拾,别让他们等急了。”

孩子们在院门口等得直跺脚,最小的药童举着个纸糊的幌子,上面用朱砂画着歪歪扭扭的药草:“林姐姐你看!我画的!”他的鼻尖沾着红颜料,像只偷喝了胭脂的小松鼠。

“真好看。”林小羽帮他把幌子系在竹竿上,“等会儿去布庄挑块红绸,让苏晴照着这个绣,保证比画的还精神。”她往孩子们手里塞了热乎的米糕,“路上慢点,别摔着。”

到了镇上,布庄的伙计早就把红绸摆出来了,堆在柜台上像团燃烧的火。苏晴摸着绸布的纹路,眼睛亮得像星子:“师父,用金线绣药杵好不好?在太阳底下能发光。”

“太费钱了。”林小羽拿起块素净的棉布,“用这个做里子,红绸做面子,省钱还结实。”她转头看向萧承煜,见他正帮孩子们把木牌往药囊上系,绳结打得又快又好,“你倒是会偷懒,让孩子们自己动手。”

“这叫熟能生巧。”萧承煜把系好的药囊挂在竹竿上,风一吹,木牌相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响,“等会儿去书铺,给老秀才买本《绣谱》,让他教孩子们配色。”

药铺的位置选在镇口的老槐树旁,原是间废弃的杂货铺,门板上还留着“柴米油盐”的旧字。萧承煜带着村民们收拾时,孩子们就蹲在地上捡碎瓦片,最小的药童举着块瓦片当宝贝:“师丈你看!这上面的花纹像艾草!”

“确实像。”萧承煜接过瓦片,往墙角一放,“留着给你当砚台。”他抡起斧头劈着朽木,木屑纷飞中,林小羽看见他腰间的药囊轻轻晃动,绿布上的艾草纹被阳光照得透亮。

晌午的阳光晒得人发困,李伯提着食盒来了,里面是刚蒸好的菜团子,韭菜馅的香气混着药香,在空荡的铺子里弥漫开来。“歇会儿再干。”老人家往孩子们手里塞着团子,“我托人打听了,后天是黄道吉日,适合挂幌子。”

“这么急?”林小羽咬着团子笑,“铺子里的药柜还没刷漆呢。”

“早挂早开张。”李伯指着墙上的破洞,“让你师丈给补上,再糊层新纸,保证亮堂。”他的目光落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娃娃也能当伙计了,端药倒水肯定在行。”

孩子们立刻挺直腰板,最小的药童学着伙计的样子,双手背在身后:“客官里面请!我们的药囊能驱虫!”逗得众人直笑,笑声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往下掉。

下午往回走时,孩子们的竹篮里装满了东西:书铺买的《绣谱》,杂货铺淘的药碾子,还有布庄送的金线。萧承煜扛着块门板走在最前面,林小羽和苏晴跟在后面,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商量药铺的规矩。

“我要站在门口喊‘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