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417章 铁锁横江

第417章 铁锁横江(1 / 2)

建安二十四年的河风拂过渭水两岸,却吹不散五丈原上弥漫的肃杀之气。自郿坞退兵以来,刘封并未因暂时的受挫而气馁,反而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防御体系的构建中。他深知,要想在关中站稳脚跟,将刘备的陇右大军与自己的偏师连成一片,就必须将脚下这片高地打造成让曹军寸步难行的天堑。

五丈原及其北面的北原,地势高亢,如同两只巨大的犄角,探入渭水南岸,形成天然的制高点,俯瞰着东西向的渭水河道与南北向的褒斜道北口。这里,是实施水陆封锁的绝佳阵地。在得到汉中增援的一万兵力后,刘封开始全力打造一个立体、纵深的“点-线-面”结合防御体系。

五丈原是整个防线的核心与灵魂。它高踞渭水南岸,如同一只俯瞰着关中平原的巨鹰。站在原上眺望,渭水如带,蜿蜒东去,远处曹军动向尽收眼底。

刘封亲自坐镇于此,将大营又向西扩展了数里,形成内外三重的连环营寨。营寨的木质栅栏被加高、加固,外侧挖掘了更深的壕沟,埋设了尖刺鹿角。原上开阔处,新建了连绵的仓廪,从汉中通过褒斜道艰难转运来的粮草、箭矢、滚木礌石被源源不断地囤积于此。这里不仅是刘封的中军指挥所在,更是整个渭南防线的总预备队集结地和后勤心脏。旌旗招展,哨塔林立,一派森严气象。

世子,粮仓已经扩建完毕,现存粮草可支两月。庞统指着新建的粮仓说道。这些粮仓依山而建,顶部覆土,既能防火又能防箭。

军械库也要加快修建。刘封巡视着忙碌的工地,特别是箭矢和弩机,要储备充足。

在原顶最高处,一座三丈高的望楼已经建成。站在楼上,东可监视郿坞方向,西可眺望陈仓动静,渭水两岸尽收眼底。望楼下,投石机、床弩等重型器械已经就位,机括森然。

更让刘封安心的是,霍峻已经率部火速赶到斜谷关接防。这位以善守着称的将领一到任,就立即着手加固关防,在关前增设了三道壕沟和箭楼。有他把守这条连接汉中的生命线,刘封可以心无旁骛地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正面封锁线上。

北原——这片渭水北岸的冲积平原,如今已经成为蜀军的前沿阵地。张苞和邓范在此建立了连绵十余里的营寨,营寨之间以深沟高垒相连。

世子请看,邓范指着新完工的壁垒说道,我们在营寨外挖掘了三道壕沟,最外一道深达丈五,沟底布设竹签。

张苞补充道:垒墙都用夯土加固,每隔五十步设一箭楼。曹军若是强攻,必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

沿着渭水北岸,蜀军更是构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在所有的浅滩处,都设置了密密麻麻的鹿角、拒马,这些障碍物一直延伸到水中,使得曹军根本无法在此处渡河。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刘封在渭水上的布置。

早在攻下斜谷关时,他便已未雨绸缪,传信令诸葛均北上。这位精于工事的诸葛亮之弟,果然不负所托,带来了大批工匠和材料,主持铁锁横江与水寨、战舰的建造。

此刻,这项工程已初见成效。在五丈原脚下,渭水河道相对最狭窄的河段,十二根粗如儿臂、由能工巧匠精心打制的巨大铁索,每隔十丈就有一根,被牢牢固定在两岸新建造的巨石基座之上,如同黑色的巨蟒,横亘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下!这便是足以改变战场态势的——铁锁横江!

为了守护这条水上命脉,蜀军在铁索两岸构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垒石为堡,立木为栅,将其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水门关”。关墙上,密密麻麻地部署着从汉中调来的强弓硬弩,以及就地取材建造的投石机(抛射石弹或火油罐)。这些远程武器构成了致命的交叉火力网,任何试图靠近、破坏铁索的曹军船只或泅渡士兵,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铁锁横江”之策,还远不止于此:

浮木迟滞:在铁索上游的河面上,蜀军还投放了大量用绳索串联的浮木、暗桩。这数以千计的圆木被铁索串联,平时沉在水底,一旦曹军破坏了部分铁索,上游的蜀军砍断系缆,这些圆木就会顺流而下,成为撞击敌船的利器,仍能有效地纠缠、阻挡、延缓后续船队的行进,为岸上守军创造更多的攻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