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视台导演的沟通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导演始终坚信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故事性可言,这样的作品根本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他振振有词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似乎完全不理解老韩对于艺术的执着和坚持。
老韩被气得脸色通红,他瞪大了眼睛,怒不可遏地反驳道:“艺术怎么能被这样亵渎呢?难道只有冲突和矛盾才能构成一个好的故事吗?”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显然对导演的观点感到非常不满。
秦望舒站在一旁,左右为难。他既理解老韩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明白导演的顾虑。于是,他试图用一些学术观点来调和两人之间的分歧,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
然而,尽管秦望舒说得头头是道,导演却并不买账。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没有冲突就没有看点,观众不会对这样平淡无奇的故事感兴趣。
沟通陷入了僵局,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秦望舒感到十分无奈,他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个僵局,让双方都能接受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贾长安深吸一口气,他的目光如炬,冷静地审视着眼前的局面。在仔细分析了双方的需求之后,他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他缓缓开口道:“我们不必刻意去制造或放大矛盾,那样只会让故事变得狗血而虚假。相反,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德庆班’在时代变迁下所面临的真实困境与坚守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老韩师徒三人之间相互扶持、共度时艰的温情,以及他们为传承技艺所付出的努力,这些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贾长安的声音充满了激情,他强调道:“这种‘守护’与‘传承’的主题,具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它能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最后,他总结道:“真正的戏剧性,并不在于那些狗血的冲突,而是在于平凡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的坚守。”
他的观点清晰有力,既坚持了原则,又考虑了节目的可看性。导演沉思良久,最终勉强接受了这个方向。老韩也松了一口气,向贾长安投来感激的目光。
解决完这个棘手的问题,已是深夜。贾长安和秦望舒都松了口气,并肩走出电视台大楼。
夜风微凉,秦望舒拢了拢外套,忽然说道:“贾先生,今天多亏了你。你比我想象的更……善于处理这种复杂的局面。”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真诚的赞赏。
贾长安笑了笑,有些苦涩。善于处理?或许只是因为他最近正在亲身经历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局面吧。“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秦望舒看了他一眼,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了点头:“时间不早了,回去吧。”
贾长安打车回“归处”。车子行驶在午夜寂静的街道上,他的心情比去时轻松了一些。事业上的难题被攻克,证明了他的价值。这让他有了一丝底气,去面对“归处”那个更难的课题。
回到巷口,已是凌晨一点多。整条巷子都沉浸在睡梦中,只有“归处”门口那盏灯笼还亮着,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孤独而温暖的光芒。
贾长安的心头一暖。这盏灯,是否是为他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