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城南,远离市中心繁华与喧嚣的一片老居民区边缘,几棵枝繁叶茂、有些年头的梧桐树投下大片阴凉。
一座挂着“慈心福利院”木质牌匾的旧院落,便安静地坐落于此。
院墙的白色涂料有些斑驳脱落,露出里面暗色的砖石,但门口的水泥地却打扫得一尘不染。
隔着不算高的院墙,能清晰地听到里面传来孩子们稚嫩而充满活力的嬉笑声、追逐打闹声,与外面车水马龙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悼瑾任由姜若牵着自己的手,感受着她掌心微微的汗意和依赖的力道,跟着她一同迈步,走进了这座仿佛被时光温柔遗忘的院落。
院内别有洞天。
面积不算很大,但布局紧凑而温馨。
左边是一小片沙地和几种简单的儿童游乐设施,右边则是一块开辟出来的小菜园,种着些常见的蔬菜,绿意盎然。
正对着院门的是一栋三层的老式楼房,墙壁上爬满了翠绿的爬山虎,窗户敞开着,晾晒着颜色鲜亮的衣物。
与外面世界无处不在的灵力波动、暗流汹涌相比,这里仿佛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充满了纯真、质朴与温暖的孤岛。
空气中弥漫着阳光、肥皂粉和泥土混合的干净气息。
他们的到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小石子,立刻引起了院子里那些如同小兽般敏锐的孩子们的注意。
“姜若姐姐!”“是姜若姐姐来啦!”
几个年纪稍小、约莫四五岁、穿着干净但明显是旧衣服的孩子,正蹲在沙地里堆城堡,一抬头看到姜若,立刻丢下手中的小铲子和小桶,如同欢快归巢的雏鸟,张开小小的手臂,脸上绽放出毫无保留的、灿烂夺目的笑容,噔噔噔地朝着姜若跑了过来。
姜若看到这些孩子,脸上那层惯常笼罩着的、如同薄雾般的怯懦和忧郁,仿佛被这纯真的热情瞬间驱散,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温柔而纯净的笑容,那笑容让她整个人都像是在发光。
她松开王悼瑾的手,蹲下身,张开双臂,将跑得最快的、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羊角辫的小女孩和另一个剃着小平头的小男孩一同搂进怀里。
“小花,小果,还有小石头,有没有乖乖听话啊?有没有想姐姐?”她的声音轻柔得如同最柔软的羽毛,能滴出水来,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有!我们可乖了!也可想姜若姐姐了!”名叫小果的小女孩用力点着头,奶声奶气地回答,然后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便充满了好奇地看向了站在姜若身后、气质与这院子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和谐的王悼瑾,小声问道,“姜若姐姐,这个……这个好看的哥哥是谁呀?”
其他几个孩子也呼啦啦地围了上来,仰着小脑袋,一双双清澈得如同山泉、不染丝毫尘埃的大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王悼瑾身上。
对于王悼瑾那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道袍和头顶那简单的道髻,孩子们只是觉得新奇有趣,并未流露出任何异样、恐惧或者排斥的目光,只有纯粹的好奇。
姜若被孩子们问得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抬眼看了看王悼瑾,见他脸上带着鼓励的温和笑意,这才小声对孩子们介绍道:“他……他是王悼瑾哥哥,是……是姐姐的……好朋友。”
“好朋友?”孩子们似懂非懂。
王悼瑾看着眼前这群天真烂漫、如同初生朝阳般的孩子,以及在他们面前仿佛卸下了所有沉重包袱、变得格外温柔、明亮而鲜活的姜若,他脸上那惯常挂着的、带着几分惫懒和玩世不恭的笑容,也变得无比真挚而温暖起来。
他学着姜若的样子,毫不在意地道袍下摆沾上尘土,自然地蹲下身,与孩子们保持平视,笑眯眯地说道:“你们好呀,小花,小果,小石头,还有各位小朋友们,我叫王悼瑾,是你们姜若姐姐的……嗯,很好很好的朋友。”
他的态度亲切自然,语气里带着一种能让人放松的魔力,很快便赢得了孩子们初步的认可和好感。
“瑾哥哥,你的衣服好奇怪哦!有点像……像电视里演的道士!”一个胆子大点的男孩指着他的道袍说道。
“瑾哥哥,那你是道士吗?道士是不是都会飞呀?”另一个小女孩眨巴着大眼睛,充满憧憬地问。
“瑾哥哥,你会变戏法吗?就是那种,咻一下,变出糖果来的戏法!”小石头吸了吸鼻子,满脸期待。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天真烂漫、充满想象力的问题,王悼瑾也不嫌烦,脸上始终带着耐心而温和的笑容,一一回答。
“衣服嘛,是因为哥哥喜欢这样穿,比较凉快。”
“道士啊……算是吧,不过飞起来有点累,一般我不太爱飞。”
“变戏法?这个嘛……”他故意拉长了声音,看着孩子们瞬间亮起来的眼睛,狡黠一笑,伸出右手食指,指尖一缕微不可察的灵光流转,凌空轻轻画了一个简单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安神小符箓,那符箓在空中停留了短短一瞬,才如同萤火般消散。
“哇!”孩子们发出一片低低的惊呼,小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