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心潮澎湃的周副局长一行,实践基地的气氛却并未松懈,反而更加凝重了几分。
项目从“技术攻关”明确升级为“国家任务”,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一个人,工作的紧张程度和对细节的苛求,瞬间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写入三五规划”的远景,像一座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前路,也凝聚了人心。
一种强烈的历史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团队中油然而生,化作了空前高涨的战斗力和奉献精神。
不需要更多的动员,联合课题组的成员们自发地聚集起来,立即投入到了板材车间生产线改造方案的紧张制定中。
就在这全面动员、群情激昂的时刻,李怀德却私下找到了吕辰,将他拉到了车间外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李怀德脸上兴奋的红潮尚未完全褪去,但眉头却微微蹙起,眼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患。
“小吕兄弟,”李怀德递给吕辰一支烟,自己也点上,深深吸了一口,吐出缭绕的烟雾,“周局长的话,你也听到了。前景一片大好,这是咱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他话锋一转,压低了声音:“可我这心里,总有点不踏实。你想啊,如果咱们这自动化项目真的被写入五三规划,那红星轧钢厂可就是全中国工业自动化的头一块招牌,是示范基地!到时候,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怕是要踏破门槛。”
他的担忧开始浮现:“树大招风啊!咱们现在能走在前头,靠的是刘教授掌舵,靠的是你们清华的天才们,还有……”
他顿了顿,目光瞥向车间里正与吴国华激烈讨论着什么的沈青云:“还有鞍钢沈工他们这支强援。可技术这东西,没有永远的秘密。沈工他们这段时间,可是把咱们这套系统的里里外外、核心要点,都摸得差不多了。”
李怀德的语气带着深深的顾虑:“鞍钢是什么地方?‘共和国长子’!家底之雄厚,远非我们红星厂能比。一旦部里一纸调令,要把沈工他们召回鞍钢,让他们立即在鞍钢上马自动化项目……以他们的资源和执行力,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搞出个规模更大、更气派的自动化生产线来。到时候,咱们这‘示范基地’的先进性、独特性,还能保持多久?”
他看向吕辰,目光灼灼:“我准备立刻向上面打报告,以‘确保首条自动化示范生产线顺利建成,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由,申请让鞍钢技术支援团延长停留时间,全面参与到咱们板材车间的生产线改建中来!只有把他们的人和经验牢牢绑在咱们这条船上,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吕辰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烟卷。
他理解李怀德的担忧,这位精明的副厂长不仅在谋事,更在谋势,他要确保红星厂在这场自动化竞赛中,始终占据领跑者的位置。
思索片刻,吕辰缓缓开口,声音冷静而清晰:“李厂长,您的担心有道理。鞍钢团队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执行力确实惊人。依靠行政力量将他们暂时留下,是一个办法,但并非长久之计,也非根本之策。”
他抬起头:“我觉得,我们不能只想着如何‘守住’现有的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框架已经验证成功,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今天的领先,不代表明天的领先。”
“那你的意思是?”李怀德凝神细听。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吕辰语气坚定,“我们应该立刻启动第二期课题的发布!”
“第二期课题?”李怀德眼睛一亮。
“对!”吕辰肯定地点头,“将我们的研究视野,从解决‘有无’的‘全流程自动化’,扩展到追求‘好不好,全不全’的深度和广度上去。围绕自动化的深化、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甚至是更具前瞻性的‘热处理’等基础研究,设计一批新的、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他进一步阐述其战略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和源头活水。当别人还在消化我们第一代自动化技术的时候,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技术路线可能已经在酝酿甚至开始验证了。到时候,无论他们是来学习,还是想来挖人,看到的都将是一个不断迭代、永不停步的技术高地。我们的人才,也会因为这里有源源不断的新挑战、新机遇而留下。”
吕辰最后强调:“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的课题发布和攻关,我们可以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制度。让新来的学生、青年工程师能够迅速融入、成长,形成老中青结合、各专业协同的人才森林,而不是依赖少数几个技术核心。这样,即使未来真的有人才流动,我们也能从容应对,不会伤筋动骨。”
李怀德听着吕辰的分析,眼中的忧虑逐渐被兴奋所取代,他猛地一拍吕辰的肩膀:“好!好一个‘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好一个‘建立人才梯队’!小吕兄弟,你看得远!就这么办!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技术上的‘代差’优势,让他们望尘莫及!第二期课题,立即开始筹备发布!”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红星轧钢厂实践基地作为中国工业自动化技术策源地的辉煌未来。
然而,就在这时,李怀德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脸上的兴奋之色淡去几分,换上了一丝凝重与无奈。
他叹了口气,低声道:“还有个情况,正好也跟你说说。工会刘主席牵头搞的那个《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前几天上党组会讨论了。”
吕辰心头一紧,关注地看着李怀德。
“结果……没通过。”
李怀德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懑:“11名党组成员,投票表决。支持的就我、孙书记、纪委书记、厂办主任和刘主席自己,五票。分管生产的周副厂长、分管计划的副厂长,还有另外几位,明确表示反对。理由嘛,无非是‘当前生产任务压头,搞这些条条框框会束缚手脚、影响效率’、‘老师傅们干了几十年都没出事,靠经验就行’、‘增加管理成本’等等老调常弹。”
他无奈地摊了摊手:“孙书记虽然支持,但反对声音不小,他也不好强行推动。最后折中了一下,决定先在第四车间搞个试行点,看看效果再说。”
这个消息,像一小片阴云,悄然飘荡在夕阳映照的激昂氛围之上。
技术的狂飙突进与管理理念的滞后保守,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形成了微妙的对照。
前方的道路,注定不会一片坦途。
吕辰沉默了片刻,望着车间里那些忙碌而专注的身影,轻声道:“试行,也是一个开始。至少,种子已经播下了。我相信,时间和事实,会证明一切。”
李怀德重重地点了点头,将手中的烟头摁灭:“是啊,路要一步一步走。眼下,集中精力,先把第二期课题搞起来,把自动化生产线拿下来!走,回去跟大家商量一下具体方案!”
两人转身,重新走向那灯火通明、充满无限可能与挑战的车间。
重任在肩,唯有扬鞭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