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机械制造系党部支会议室的玻璃窗,在印有镰刀锤头的鲜红党旗上投下温暖而明亮的光斑。
会议室简朴庄重,墙上悬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的画像,象征着信仰与奋斗的党旗,端正地悬挂在正中央,凝聚着肃穆而崇高的力量。
吕辰和王卫国穿着整洁,身形挺拔,并肩肃立在党旗前,带着激动与郑重。
他们的身旁,站着他们的入党介绍人,机械系党部支书记周明同志、刘星海教授,以及一位特意赶来的客人-西城区西四街道办刘副主任,他是吕辰入党道路上至关重要的引路人。
5803班的党团代表们也位列一旁,共同见证这庄严的时刻。
213宿舍的兄弟们,也都换上了干净体面的衣裳,作为进步青年代表受邀观礼。
他们坐在后排的长条木凳上,望着前方两位兄弟的背影,眼中充满了敬佩、骄傲与深深的祝福。
这不仅是吕辰和王卫国的光荣,也是他们这个共同奋斗的集体共同的荣光。
仪式由系党总支书记周明主持。
他带着党组织特有的严肃与关怀:“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场庄重的入党宣誓仪式。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吕辰和王卫国两位同志的基本情况。”
当介绍到吕辰时,周书记的语气明显加重,带着一种宣告性的自豪。
“吕辰同志,出身革命家庭,父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光荣牺牲,是光荣的烈属子弟。他不仅是清华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技术攻关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更是我们紧密联系的西四街道看着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他在街道党委,特别是在刘副主任的长期关心和悉心培养下,积极参与街道各项工作,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接着,周书记介绍了王卫国在部队锻炼出的过硬政治素质、在班级和项目中的骨干作用,以及追求进步的坚定决心。
随后,周书记转向刘副主任:“同志的培养联系人和引路人,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刘副主任穿着一身半旧的深色中山装,风尘仆仆却精神十足,面容亲切而严肃,那双经历了多年基层工作锤炼的眼睛,透着真诚、坚韧与洞察世情的智慧。
他起身走到前面,双手习惯性地在身侧微微握紧,话语朴实无华,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活的温度。
“同志们,今天能站在这儿,亲眼看着吕辰同志宣誓入党,我这心里头,真是说不出的激动,也为我们西四街道能培养、走出这样的好苗子,感到由衷的自豪!”他的开场白带着真挚的情感。
他的目光落在吕辰身上,仿佛穿透了时光,回到了数年前。
“我认识吕辰这小子的时候,他还是个刚来北京投亲的半大孩子,带着两个同样需要人照顾的表哥表妹。家里情况特殊,可他愣是凭着一股子劲儿,带着兄妹自立了门户。这孩子,有主意,有担当,脑子活络,这是优点。”
他话锋微妙地一转,带着长辈式的了然与宽容,“不过,年轻人嘛,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绊绊,他也走过一点弯路,有过那么点……嗯,‘折腾’的时候。”
他讲了一些吕辰写作赚了钱,败家的事情。
这话让大家都非常疑惑,除了少数人,没有人知道大名鼎鼎的《亮剑》作者吕怀英就是吕辰,一时间,大家看吕辰的眼神里都带上了莫名的光彩。
刘副主任严肃的话气氛缓和了一些,吕辰也有些不好意思地微微低头。
他早年“挥霍稿费、疯狂败家”的时期,正是刘副主任当时闻讯上门,一顿劈头盖脸的“教育”,才让他“浪子回头”。
“但是!”刘副主任的声音陡然拔高,“我们党教育我们,看一个青年,不能只看他一时的行为,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看他的根子正不正,心肠热不热,骨子里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劲儿,关键时刻,能不能为了大家舍小家!”
他环视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斩钉截铁:“吕辰这孩子,我敢拍着胸脯说,他的根子是红的!是正的不是歪的!他心里头,装着街坊邻里,装着国家建设!同志们可能不知道,或者知道得不全。”
他如数家珍般地列举起来:“前几年他鼓捣出来的冬季暖棚,那可不是为了他自己家吃点新鲜菜!那是他在街道立了项、做了试点的,是为了解决咱们多少户街坊邻居冬天吃菜难、啃咸菜疙瘩的问题!那时,他才十六岁!”
刘副主任顿了顿:“同样是十六岁,他将吕铁锤同志讲述的事迹,写成了《亮剑》,收获了巨额稿费,那么一大笔稿费,他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捐给了困难的烈属家庭,这是多么高的觉悟和境界?”
“还有咱们街道组织的扫盲班、周末的义务劳动、帮军属挑水扫院子……哪一次少得了他吕辰的身影?他总是那个闷声不响、干活最卖力的!”
刘副主任的话语,将吕辰从一个抽象的优秀学生,还原成了一个在基层泥土中扎根生长、有血有肉、知错能改、一心向善的青年。
这与刘星海教授从学术精英、工程巨擘视角的高度评价,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与呼应,共同勾勒出吕辰立体、真实、饱满的形象。
他既是技术攻关的先锋,也是扎根群众的模范。
“我从他身上,”刘副主任总结道,声音激动,“看到了一个革命后代应有的赤胆忠心,也看到了新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大学生应有的样子:有文化,但不清高;有本事,但不忘本!他几次三番主动找我谈心,向我汇报思想,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那份想要为人民做点实实在在事情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我认为,吕辰同志已经深刻理解了咱们党的宗旨,并且用一次次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配得上‘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作为他的引路人,我完全同意,并坚决支持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副主任的发言在现场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掌声格外热烈。
接着,刘星海教授作为另一位介绍人,也从专业和学校的角度发表了严谨而恳切的意见,他着重赞扬了吕辰在“板材自动分拣码垛系统”这一复杂工程实践中展现出的创新精神、系统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那份难能可贵的“工程师之心”,认为他将理论知识与国家工业建设需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又红又专的育人方向。
最庄严的时刻终于到来。
在周书记的带领下,吕辰和王卫国面对鲜红的党旗,郑重地举起右拳。
阳光恰好洒在他们的脸上,将他们年的面庞映照得格外清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的声音清晰、坚定,带着微微的颤抖,那是内心澎湃情感的无法抑制。
当吕辰念出这神圣的誓词时,脑海中仿佛走马灯般闪过无数画面:父母模糊的身影;家人的关爱与依赖;晓娥的期盼与祝福;兄弟们挑灯夜战的疲惫与专注;白杨村乡亲们慈爱的面容;邻居们语重心长的谈话与点拨……
这份信仰,不仅源于血脉中传承的红色基因,更源于在基层的沃土中、在为群众解决一桩桩一件件实际困难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最真切、最深刻的体悟。
这一切,都让他此刻的誓言,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深深地镌刻在灵魂深处。
誓词宣读完毕,余音在会议室中回荡。
吕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净化与升华,仿佛生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