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最后一公里(1 / 2)

红星轧钢厂薄板车间成品库内,热浪与钢铁气息交织,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自动分拣码垛系统的机械骨架已巍然屹立,传送带、气动机械手、控制柜各就各位,与用于仓库管理系统的轻型检测平台,共同构成了覆盖整个仓库的巨大钢铁怪兽。

巨大的货位编码图贴在墙上,象征着秩序征服混乱的雄心。

安装工作已基本完成,但预期的顺利调试却并未到来。

真正的挑战,如同潜伏的野兽,开始露出狰狞的獠牙。

首先发难的是无处不在的环境干扰。

“咔嗒…咔…嗤…”

继电器控制柜内,原本应该清脆规律的吸合声变得杂乱无章,指示灯如同患病,忽明忽灭。

刚刚还能流畅执行分拣指令的机械手,此刻僵在半空,如同抽风,动作毫无逻辑。

“又‘死机’了!”吴国华猛推眼镜,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紧盯着逻辑图。他身边的王成林赶紧记录下故障时间。

问题根源被指向车间电压的剧烈波动。

一台大型龙门吊的启动,让局部电压瞬间跌落超过15%,这对于依赖稳定电压的继电器线圈和精密传感器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

实验室里纯净的电力环境,与工厂这个“电老虎”横行的粗犷电网,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鬼电压,跟抽风一样!”

汪传志烦躁地抹了把脸上的油汗,“咱们那点稳压措施,根本不够看!”

机械部分同样状况频出,面对仓库里那些厚重、边缘不平整的钢板时,气动抓手就显得力不从心。

“漏气了!这里!”陈志国眼尖,指着抓手气缸接口处细微的“嘶嘶”声。

邹章元师傅立刻拎着工具上前紧固,但类似的问题似乎在不同的接头处此起彼伏。

更棘手的是抓取力不足。

预设的气压足以抓起大部分板材,但遇到某些超重或者表面有油污的钢板时,抓手要么抓不牢,在半空打滑,要么在码垛到一定高度后,因力量衰减导致板材跌落,发出令人心惊肉跳的哐当声。

“这玩意儿中看不中用啊!”一次抓手失力导致钢板险些砸到传送带后,一个老师傅忍不住低声嘟囔,“还不如咱们用吊车稳当!”

这话像一根刺,扎进了在场每个人的心里。

技术上的挫折,很快引来了人际的阻力。

钱工程师背着手,面无表情地看着再次陷入停滞的系统,他目光扫过凌乱的线缆和狼藉的现场,终于忍不住开了口,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冷硬。

“我早就说过!继电器这套东西,在实验室里玩玩可以,到了现场,就是绣花枕头!看看,动不动就‘发呆’,逻辑混乱!排查?这蜘蛛网一样的线,查到猴年马月去?有这功夫,老师傅用天车早就干完活了!你们这是在浪费国家资源,搞形式主义!”

孙工程师虽然没说话,但也不时摇头,态度不言而喻。

而库房里一些原本就对“自动化”持怀疑态度的工人,也开始窃窃私语。

“我就说嘛,哪那么容易……”

“天天叮叮咣咣,耽误多少事儿……”

“还是得靠咱们这双手靠谱……”

这些议论像无形的铅块,压在吕辰六人的肩头。

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本就消耗着他们的精力,此刻加上技术困扰和外界质疑,一股沮丧和焦虑的情绪开始蔓延。

就连平日里最乐观的汪传志,也少了咋呼,多了沉默。

“辰子,这样下去不行。”傍晚收工后,王卫国擦着汗,找到正在对着时序图苦苦思索的吕辰,声音低沉,“士气低落,技术难题一时半会儿啃不下来,钱工那边压力也越来越大,恐怕……”

吕辰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烦躁:“刘教授!我们去找刘教授!”

第二天一早,吕辰和王卫国向李怀德简短汇报后,便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回清华园。

刘星海教授的家中,一室书香,与轧钢厂车间的喧嚣燥热形成鲜明对比。

听完吕辰和王卫国的汇报,刘教授细细询问了几个关键细节:电压波动的具体幅度和频率、气路漏点的常见位置、抓手打滑时板材的状态、以及继电器误动作时控制柜附近的设备运行情况……

“电压波动超过15%,这是硬伤,必须加强稳压和滤波。”

“气动接头密封问题,是安装工艺和震动导致的疲劳,要排查所有接口,采用更可靠的密封方案和防震措施。”

“抓取力计算理论值足够,但忽略了板材表面油污、氧化层的影响,以及气源压力的自然衰减。需要增加抓取力监测和自适应调整机制,或者考虑机械抱夹等其他形式。”

“至于继电器的误动作,在电压问题解决后,重点查信号线的屏蔽和接地。”

刘教授一一点出要害,语气平和却如手术刀般精准。

最后,他脸上竟露出一丝赞许:“你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太正常了,这才是真实的工业现场。”

他话锋一转:“不过,你们在面对生产现场的实际需求时,还敢主动加码,挑战仓库管理系统这个更复杂的集成问题,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管理思维的嵌入,这说明你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还在主动寻找更大的价值。就冲这一点,我这把老骨头,也得去给你们站站台!”

吕辰和王卫国心中一暖,连日来的阴霾被驱散了不少。

刘星海教授的莅临,在红星轧钢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李怀德亲自出面接待,在小食堂安排了接待,由何雨柱亲自掌勺。

席间,李怀德对刘教授的支持表示感谢,刘教授则谦虚地表示“只是来看看学生,力所能及提供些建议”,但言语间对吕辰等人项目的肯定,让李怀德心中更加踏实。

饭后,刘教授没有耽搁,直接来到了薄板车间成品库。

没有急着看复杂的图纸和数据,他来到继电器控制柜痢,仔细观察着线缆的走向、接地的铜排,甚至用手摸了摸柜体的外壳。

随即,又走到气动抓手的下方,查看气管的连接和气缸的安装底座。

片刻后,他指向控制柜接地线连接处,以及一条靠近动力电缆的信号线,对跟在身后的吴国华和钱工程师说道:

“接地不良,感应电压无处释放,反而成了干扰源,串入了控制信号。这条信号线和动力线平行铺设距离过长,电磁耦合干扰严重。强电与弱电,必须泾渭分明。”

他又指着气动抓手:“受力分析可能没问题,但忽略了长期震动带来的金属疲劳和连接松动。刚性支撑不足,导致运行中产生微小形变,积累下来就是漏气和工作点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