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扫雪宴(2 / 2)

其他少年见状,眼睛都亮了。吕辰笑着站起身,走进屋里,拿出一个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整整齐齐一排崭新的钢笔!

“今天表演才艺的,都有奖励!”吕辰朗声道,“不拘什么,唱歌、背诗、练武……只要敢上台,就奖励一支新钢笔!”

这下大家彻底沸腾了。张中第一个跳出来:“辰子哥,我跟吴民哥对练一趟擒拿手!”说完便拉开架势。吴民也笑着下场,两人年纪相仿,都是军人家庭出身,跟着父辈学过几手。顿时,院子里拳来脚往,呼喝声不断,虽然只是少年嬉戏,却也打得虎虎生风,热闹非常。对练结束,两人各得一支钢笔,喜滋滋地退到一边。

文静的赵小恺走上前:“辰子哥,我为今天的扫雪宴作了首诗。”在大家的鼓励下,他清了清嗓子,用带着童稚却清晰的嗓音朗诵道:

“朔风卷地白絮飞,甲字胡同换银盔。

少年不畏寒冬厉,铁锹扫帚显神威。

房顶积雪纷纷落,院里笑声阵阵堆。

齐心协力除冰雪,邻里情深暖阳归。”

诗句虽简单,却生动描绘了今日扫雪的场景和情谊,赢得了满堂彩。吕辰赞许地递给他一支钢笔:“小恺好文采!这诗写得应景!”

赵小恺的堂妹赵芸也不甘示弱,拿出随身带的小剪刀和红纸:“辰子哥哥,我给大家剪个窗花!”只见她小手翻飞,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喜鹊登梅”窗花就完成了,寓意吉祥,手艺精巧,让大家惊叹不已。

吴佳的胆子大些,她站出来,清了清嗓子,唱起了当时流行的《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清脆的童声在院子里回荡,大家打着拍子跟着轻轻哼唱。

赵小悌则背诵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声音洪亮,气势十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铿锵有力的词句,在这个雪后的黄昏,别有一番豪情。

张华、王振军、王振国三个半大小子凑在一起,表演了他们拿手的摔跤,虽然不是正式比赛,但也扭作一团,较量着力气和技巧,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最后,轮到小雨水了。她一点也不怯场,走到院子中央,学着学校里老师的样子,先给大家鞠了一躬,然后用清脆响亮的声音朗诵了一段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她摇头晃脑,表情丰富,将童年鲁迅笔下的趣味盎然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文字对于这些大多还在读小学、初中的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亲切,都听得入了神。

连吕辰都暗暗点头,雨水在学校里看来学得很认真。

每一个表演完的少年,都从吕辰手里得到了一支崭新的钢笔。这不仅是一份奖品,更是一份肯定和鼓励。

夕阳终于完全沉下了西山,天色暗了下来,但孩子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这场突如其来的“才艺展示大会”,成了扫雪宴最精彩的尾声。

“好了,天色不早了,大家都赶紧回家吧,别让家里大人担心。”吕辰招呼道,“今天都表现得很棒!以后继续努力!”

孩子们这才依依不舍地互相道别,揣着战利品,各自回家去了。

院子里恢复了宁静,只剩下屋檐化雪的滴答声,和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尽的饭菜香与欢声笑语的回味。

天色擦黑的时候,何雨柱一脸喜色回了家。他摘下手套,掏出一张印着红星轧钢厂抬头的油印通知单,递给了正在给小雨水讲题的吕辰。

“小辰,你看,厂里发的。”何雨柱声音洪亮,带着几分自豪,“邀请咱们全家去参加12月28日的全厂职工大会!李主任特意叮嘱,让雪茹、雨水,还有你,一定都得去!”

吕辰接过通知,目光扫过,通知内容很常规,无非是总结全年工作,表彰先进,展望来年。但这样一场大会,在讲究“开门红”的当下,无疑非常重要。至于为何邀请自己一家人都去参加,联系到李怀德特意叮嘱,吕辰心里已经有所猜测。

“好事啊。”吕辰笑了笑,“正好带嫂子和雨水去感受一下工人阶级的热火朝天,李主任有心了。”

何雨柱搓着手,凑近了些,压低了些声音:“李主任还让我带话,让你明天方便的话,跟我一起去厂里一趟,他有点事想跟你聊聊。”

吕辰眉梢微挑,略一思忖便点头应下:“成,明天我跟你去。”

陈雪茹听到要去参加大会,脸上也露出笑意:“厂里这么重视,是得去。”

小雨水也兴奋地道:“太好了,我早就想去看看万人大厂了。哥,你们会不会有文艺表演?”已是半大姑娘的小雨水,对能跟着去哥哥工作的大工厂里见识,总是充满好奇和兴奋。

吕辰抱起蹭着他腿的小咪,望着墨蓝色的夜空和刚刚升起的星星,只觉得这个大雪纷飞后的夜晚,格外安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