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 第134章 群英荟萃誉满京华

第134章 群英荟萃誉满京华(2 / 2)

“各位代表,请尽快按指定区域就座!大会即将开始!”广播里传来工作人员的通知声。

交谈暂告一段落,几人按照座位分区示意牌,找到了各自的区域。很巧,他们都属于“工农协作”和“科技支农”相关的代表区块,座位相距不远。

上午九时整,会场内响起雄壮的《东方红》乐曲。

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北京市的主要领导、各局办负责人、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代表,步履稳健地走上主席台,依次就座。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直到主持大会的市领导宣布会议开始,会场才渐渐安静下来。

首先由市委一位主要领导做年度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一年来北京市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各条战线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赞扬了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忘我劳动的革命热情。

报告也提到了当前面临的一些困难,但通篇基调昂扬向上,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台下代表们听得聚精会神,许多人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吕辰注意到,刘根生听得格外认真,粗糙的手指甚至微微颤抖,显然报告中的某些话语深深触动了他。

工作报告结束后,进入大会的核心环节——表彰先进。

主持人大声宣布:“现在,宣读《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关于表彰1959年度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全场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长长的表彰名单里,每一个名字被念出,都伴随着一阵掌声。被念到名字的代表,纷纷起身,向四周鞠躬致意,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

“现在,请念到名字的先进代表,上台接受表彰!”

音乐再次响起,节奏明快而振奋。受表彰的代表们按顺序分批走上主席台。

吕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吕辰,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学生,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随着同一批的代表,稳步走上主席台。

灯光有些炫目,台下是无数热情的笑脸和雷鸣般的掌声。

一位市领导将一本鲜红的荣誉证书郑重地递到他手中,又紧紧握住他的手:“小同志,继续努力!”

“谢谢领导!我一定再接再厉!”吕辰大声回答,心情澎湃。

他走下台时,看到李怀德正对他竖起大拇指。

紧接着,他听到了李怀德的名字:“李怀德,红星轧钢厂后勤部主任,北京市工农结合模范个人!”

李怀德步伐沉稳地走上台,从领导手中接过证书,转身向台下展示时,脸上带着沉稳而欣慰的笑容。

接下来是刘根生:“刘根生,密云县白杨村生产队队长,北京市劳动模范!”

刘根生显然有些紧张,他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上台的,黝黑的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

当他从领导手中接过证书和奖章时,他的手明显在颤抖。

他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用尽全身力气喊了一声:“感谢党!感谢政府!俺们白杨村,一定多种菜,种好菜!”朴实无华的话语,却赢得了台下格外热烈的掌声。

然后是对农学院团队的表彰。马教授代表团队上台领取了“北京市农业技术革新模范集体”的奖状,他本人也被授予“北京市农业技术革新先进个人”称号。他依旧是一副学者风范,冷静而谦逊地接过荣誉。

王学长和张学长,也双双被授予“技术推广先进个人”表彰。他们的脸庞上充满了光荣与使命感,步伐坚定地走上台,敬礼、握手、接过证书,动作干净利落。

表彰仪式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每一个上台的代表,无论来自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科研院所还是机关学校,都是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他们的先进事迹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

表彰结束后,李怀德和几位不同战线的先进代表上台发言,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体会。他们的发言充满激情,事例生动,不断引来阵阵掌声。

最后,市委主要领导做了总结讲话。他再次向所有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号召全市人民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劲头,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风格。

他勉励大家戒骄戒躁,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新的一年里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首都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高举三面红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全面和超额完成明年国家计划而奋斗!”

讲话结束,全体起立,高唱《国际歌》。雄壮激昂的旋律在文化宫大厅内回荡,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希望。

大会结束后,代表们依然情绪高涨,许多人留在会场内相互交流、合影留念。

吕辰、李怀德、刘根生、马教授、张学长、王学长再次聚到一起,手里都捧着鲜红的证书。

“走!今天中午我请客!”李怀德心情极好,大手一挥,“咱们去文化宫食堂吃顿好的,庆祝庆祝!”

刘根生还有些不好意思:”这,这怎么好意思,李主任……”

“刘老哥,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李怀德笑道,“咱们可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今天这荣誉,是咱们一起拼出来的!必须庆祝!”

马教授也微笑着点头:“也好,正好还有些技术上的细节,可以边吃边聊。”

文化宫食堂为代表们准备的午餐还算丰盛,白菜粉条炖猪肉、土豆烧豆角、二合面馒头,还有不限量的棒碴粥。虽然谈不上奢华,但在这样的年景,已是难得的美味。

几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下,边吃边聊,话题自然又回到了白杨村和万亩基地上。气氛轻松而愉悦,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

吃完饭,大家即将各自离去。

在文化宫门口,马教授和吕辰不约而同地抬头看了看阴云密布的天空,听着怒号的朔风,凝重的对视了一眼,相互摇了摇头,又双双叹息了一声。

这来年,天气怕了也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