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家的书房不大,但布置得雅致温馨。靠墙是一排书架,临窗摆放着书桌和两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整个房间透着书香门第的沉静气息。
吕辰和娄晓娥在书桌前坐下,拆开了娄振华的来信。
信纸是香港特有的厚实纸张,上面的字迹挺拔有力,娄振华在信中详细描述了香港的情况。
他已经在那里安定下来,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国家安排的工作任务;房产事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收购了大量民居,又在郊区购买土地建房;特别提到已经联系了从京城、津门南下的一批爱国商人,成立了“京帮”商会,互相扶持,共同发展......
读到这里,吕辰不禁感慨:“娄叔叔果然厉害,这么快就在香港站稳了脚跟。”
娄晓娥靠在吕辰身边,轻声说:“父亲在信里多次提到你,说你的建议对他帮助很大。”
吕辰微微一笑,继续往下看。娄振华在信中特别留出一段,请吕辰就香港和内地的发展提出建议。
吕辰思索片刻,对娄晓娥说:“拿纸笔来,我这就给娄叔叔回信。”
娄晓娥连忙取来信纸和钢笔,吕辰略作思考,开始书写。
他根据后世的一些信息,谨慎地提出建议。
香港地产潜力巨大,可重点投资住宅和商业楼盘;人口发展将迎来大增长,开展房屋租赁就是不错的选择,既保留优质的产权,又确保现金流;可提前布局轻工业和制造业,京帮商会可团结更多爱国商人,为国家发展出力......
写到这里,吕辰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不过这些话说得不能太直白,得含蓄一些。”
娄晓娥点头表示理解:“我明白,现在形势复杂,说话都得留三分。”
写完信后,吕辰和娄晓娥又聊起了学习和工作。
娄晓娥就读文学专业,假期在街道办参加宣传工作,经常要写一些新闻报道和宣传材料。
“我最近在写一篇关于邻里互助的稿子,”娄晓娥拿出一个笔记本,“总觉得写得干巴巴的,不够生动。”
吕辰接过笔记本浏览了一下,笑道:“新闻报道要注重事实没错,但也可以讲究写作技巧。比如这里,”
他指着一段文字,“你可以多描写一下人物的神态动作,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他耐心地讲解着新闻写作的技巧,如何选取角度,如何安排结构,如何运用语言......。
娄晓娥听得认真,不时提出疑问。
两人的交流温馨而深入,从新闻写作谈到社会研究的方法,又从学习方法谈到时政大事。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将二人的身影拉得修长。
“你知道吗,”娄晓娥忽然说,“我最喜欢和你这样聊天,总能学到很多新东西。”
吕辰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我也喜欢和你在一起,晓娥。”
娄晓娥脸上泛起红晕,忽然站起身来,从书柜后取出一个长形布包:“这是给你的新年礼物。”
吕辰好奇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把精美的琵琶。
琴身用紫檀木制成,琴颈上镶嵌着螺钿花纹,四根琴弦闪着银光。
“好漂亮的琵琶!”吕辰惊喜道,“谢谢你,晓娥!”
娄晓娥得意地笑了:“如今你的琵琶技艺已经登堂入室,那把琵琶已经不足以支撑你深入专研,这把琵琶是我托父亲的朋友从苏州带来的,出自名家之手。”
吕辰轻轻拨动琴弦,清越的声音在书房中回荡。
他情不自禁地站起身,给了娄晓娥一个热烈的拥抱:“谢谢你,晓娥!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不,你才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礼物!”
娄晓娥依偎在吕辰怀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谭令柔的身影一闪而过,门又被轻轻带上了。
二人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分寸,重新分开坐下。
中午时分,娄家小院飘出了诱人的香味。
何雨柱在谭令柔的指导下,已经将几道大菜准备得差不多了。
“海参要烧得软糯入味,汁要收得浓稠,”谭令柔指点着,“燕窝要用文火慢炖,才能保持口感滑嫩。”
何雨柱认真听着,手上动作不停。他在灶台前挥勺翻炒,俨然有了大厨风范。
张叔和王叔在一旁打下手,一个切菜一个烧火,配合默契。
娄家的年夜饭是三家人在一起吃,所以做得格外丰盛,鸡鸭鱼肉和各种时蔬,摆满了整个厨房。
“开饭喽!”随着何雨柱一声吆喝,一道道美味佳肴被端上正房的大圆桌。红焖大虾、葱烧海参、清炖燕窝、鲍鱼烧肉、白切鸡、糖醋鱼......,琳琅满目,香气四溢。
三家人围坐在一起,热闹非凡。
谭令柔作为长辈,先举杯致辞:“旧年已去,新年将至。感谢大家这一年的相互扶持,希望来年日子越过越红火!”
众人举杯相庆,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
席间,谭令柔特意品尝了何雨柱做的几道菜,细细品味后评价道:“柱子的手艺越发精湛了。这葱烧海参,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海参软糯,葱香浓郁;清炖燕窝也做得清淡爽口,保留了燕窝的本味。”
何雨柱连忙道:“都是谭阿姨指导得好。”
谭令柔点点头,又指出几处可以改进的地方:“海参发得还不错,但若是用鸡汤再煨一下,味道会更醇厚;燕窝炖的时间稍长了些,若是早一刻钟起锅,口感会更滑嫩。”
她耐心地讲解着烹饪要领,何雨柱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这些诀窍让他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最后,谭令柔语重心长地说:“虽然当下时局艰难,谭家菜的许多材料难寻,但谭家菜的精髓并不是没有用武之地。你要深入研究、掌握谭家菜的方法和精神,与时俱进,在最普通的材料上下功夫,认真对待每一份食材,将谭家菜的方法融入进去。”
说着,她起身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旧书递给何雨柱:“这是我珍藏的《食珍录》,里面详细记载了各种食材的特性和处理方法,如今送给你,望你好好研读。”
何雨柱双手接过,只见这本书线装古旧,纸页泛黄,但保存完好。他郑重地行了一个弟子礼:“谢谢谭阿姨,我一定刻苦研读,不辜负您的期望。”
饭后,吕辰和何雨柱帮忙收拾了碗筷,便起身告辞。谭令柔母女和张叔王叔一路将他们送到院门口。
“代我向陈大姐和雪茹问好,”谭令柔对吕辰说。
娄晓娥依依不舍地看着吕辰,轻声道:“过了年,我去看你们。”
吕辰笑着点头,与何雨柱推着自行车,在夕阳的余晖中离开了娄家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