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山谷生产启新程(1 / 2)

天刚亮,谢云峥还站在帐外没走,听见沈微澜那句“你说呢”,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握刀的手,又抬眼看向她。

“我说——”他顿了顿,“先活下来,再谈别的。”

沈微澜点点头,掀开帐子走出去。晨风带着湿气扑在脸上,她深吸一口气:“今天开始,咱们不光要活,还得活得稳。”

春棠已经抱着账册在等,见她出来立刻迎上:“小姐,昨晚我想了一夜,粮食还能撑二十天,但要是只吃不动,早晚坐吃山空。”

“所以不能等。”沈微澜接过地图,在地上铺开,“从今天起,分三块干:种地、采药、打猎。谁有力气,谁就上。”

夏蝉扛着剑走过来,咧嘴一笑:“我跟小姐进山,顺道看看有没有不开眼的野物撞上来。”

秋蘅提着药箱站到一旁:“我已经挑出几味能吃的野菜,也能教他们煮水防病。”

冬珞蹲下身,用炭笔在图上标了几处:“东坡土松,适合开荒;西林有溪,可引水灌溉。”

沈微澜看着她们一个个站出来,心里那根绷了许久的弦,终于松了一寸。她想起小时候在园子里种兰草,父亲说:“花要养根,人要立本。”现在,他们的根,就得扎在这片土里。

“春棠,你带人去翻地。”她说,“种子省着用,一粒都不能糟蹋。”

“明白。”春棠转身就走,边走边翻开账册记东西。

沈微澜又看向秋蘅:“你设个讲席,每天教半个时辰。认得草药的,多给一口饭。”

秋蘅点头,拎起药箱往空地走。几个孩子围上来,她也不恼,打开箱子一样样指给他们看。

沈微澜最后看了谢云峥一眼:“侯爷,敢不敢跟我进山?”

他没说话,只是把手搭在刀柄上,跟着她往前走。

一行人穿过营地,路过新开的田地。有个老汉蹲在地上抠土,嘴里嘟囔:“这土硬得像铁,能长出啥?”

沈微澜停下脚步:“您以前种过地?”

老汉抬头,满脸沟壑:“种了一辈子,可没见过这么穷的地。”

“地穷不要紧。”她弯腰抓了把土,“人心不穷就行。您要是愿意教,每人多领半碗米。”

老汉愣住,看看她,又看看旁边等着的青壮,终于站起身:“那……我试试。”

春棠听见这话,嘴角微微扬了扬,低头在账上写:“劳力登记,张老三,授耕技,记功一。”

田里渐渐热闹起来,锄头碰石头的声音叮当响。有人嫌累,甩了锄头坐在边上喘气。

“种这玩意儿有啥用?”那人嚷,“还不如去抢大户来得快!”

沈微澜听见了,没发火,反而走过去:“你说得对,抢确实快。”

那人一愣,以为要挨骂。

她接着说:“你抢别人一次,别人也会来抢你。今天我们能击退山匪,明天或许就被别人砍了脑袋,你想过后果吗?”那人听后,顿时哑口无言。

她蹲下身,捡起锄头递过去:“你要是真不想干,现在就能走。可要是留下,我就当你想活命。”

那人低着头,接过锄头,慢慢回到地里。

太阳升到头顶时,第一批秧苗栽下了。虽然歪歪扭扭,但好歹是种下去了。

另一边,秋蘅正教人辨识艾草和苍耳。一个妇人伸手去摘,被她拦住:“这棵有毒,碰了手会肿。”

“那咋分?”孩子问。

“看叶子。”她指着,“锯齿密的是好的,边缘光滑的是假的。”

有人点头记下,有人拿树枝在地上画形状。

冬珞坐在角落,默默记录每个人的出勤。她发现有几个难民总是早来晚走,便悄悄在名字旁画了个圈。

到了下午,沈微澜带着谢云峥、夏蝉进了山。

林子深处静得很,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夏蝉走在前头探路,突然蹲下:“有脚印,新鲜的。”

沈微澜凑近看,确实是野猪留下的。

“顺着走?”夏蝉回头问。

“别追太深。”谢云峥开口,“万一遇群,不好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