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2章 第1章 白bái,“竟日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

第2章 第1章 白bái,“竟日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1 / 2)

白bái,空白。《旧唐书·苗晋卿传》:“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

我们将一同深入解读这个源自《旧唐书》的着名典故——“曳白”,它揭示了一场千年之前轰动朝野的科举舞弊案。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选句:

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

·奭:指张奭,时任御史中丞张倚之子。

·试纸:科举考试的答卷。

·竟日:一整天。

·不下一字:写不下一个字,即一字未写。

·时:当时的人们。

·谓之:称这种情况为。

·曳白:字面意为“拉拽一片空白”,引申指考试交白卷或誊写试卷时一字不写交出白卷。

翻译:

而张奭手拿着考试答卷,一整天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当时的人们称这种情况为“曳白”。

这两句简洁的文字,背后是一场牵扯宰相、震动皇帝的科举大丑闻。

二、故事讲述:天宝年间的科举舞弊案

1.背景与密谋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吏部(相当于今组织部+人事部)举行科举考试,由宰相苗晋卿和宋遥主持。当时,御史中丞(相当于最高监察机构副部长)张倚深受玄宗宠信。苗、宋二人为了巴结这位权势人物,决定在考试中舞弊,让他的儿子张奭高中。

2.舞弊与放榜

在阅卷时,苗晋卿和宋遥将毫无才学的张奭列为甲等第一名(状元)。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因为当时大家都知道张奭不学无术,他能高中状元,其中必有猫腻。

3.揭露与复试

不平的呼声最终传到了唐玄宗耳中。玄宗为了平息众怒,亲自在勤政楼为所有及第的进士举行了一场复试。

这场复试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原本“高中状元”的张奭,手持试卷一整天,竟一字未写,交了一份彻头彻尾的白卷。

·参加复试的上百人中,及格者十无一二,可见原榜水分之大。

4.结局与影响

唐玄宗勃大怒。结果:

·主犯被贬:苗晋卿和宋遥被革除京官职务,贬往偏远地区任职。

·身败名裂:张奭“曳白”的丑闻传遍天下,成了千古笑柄。其父张倚也因此被贬,颜面扫地。

·成语流传:“曳白”从此成为一个固定成语,专指在考试中交白卷的行为。

三、着作与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