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1章 第5章 【辨】拔,擢

第1章 第5章 【辨】拔,擢(1 / 2)

在“拔”“擢”意义上,“擢”可以指植物滋长,而“拔”只用于人力或风力把东西拔起来。在“提拔”的意义上,“拔”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擢”往往指提升官职。至于“攻取某地”的意思,只能用“拔”,不能用“擢”。

这是一个非常精辟的语言学观察。我们可以通过古代典故和现实分析,来清晰地阐释“拔”与“擢”的微妙差别。

一、字义辨析与典故佐证

“拔”强调外力、破格和攻取;“擢”强调自然生长、制度内的提升。

关于“拔”

1.本义:用力拉出,连根拽起(多用于人力或风力)

·典故:《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辨析:虽然这里用的是“揠”,但其含义与“拔”的本义完全相同,都是指用外力将植物从土中拉起。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拔”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强力的、甚至可能违背自然规律的动作。

2.引申义:提拔没有官职的人(破格提升)

·典故:诸葛亮《出师表》

·原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辨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在被选任之前或是低级官员,或是无显赫官阶,诸葛亮用“简拔”一词,精准地描述了先帝刘备将他们从众人中选拔出来,予以重用的过程,这正体现了“拔”的“从低处\/无到有”的破格意味。

3.引申义:攻取城池(攻克、占领)

·典故:《史记·魏公子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原文:“(魏公子)令拔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邺,存赵。”

·辨析:在这里,“拔邺”就是“攻克邺城”。攻城如同将城池从敌方手中强行夺取过来,这个动作充满了力量感和强制性,与“拔”的本义高度契合。

关于“擢”

1.本义:植物滋长(抽引、向上)

·典故:张华《励志诗》

·原文:“苗裔擢颖,庭木振干。”

·辨析:这里的“擢颖”形容禾苗抽穗,欣欣向荣地向上生长。这个意象强调了事物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生长过程,与“拔”的外力强取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