茇bá,草根。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见路旁生蓟,茇甚大。”(蓟:草名。)
我们来全面解读沈括《梦溪笔谈》中这条关于“蓟”的记载。这条笔记虽短,却如同一扇小窗,透射出沈括这位科学巨匠的思维世界。
故事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梦溪笔谈·卷二五·杂志二》:予使虏至古契丹界,见路旁生蓟,茇甚大。……(后文主要记述相关地区的人物轶事)
·关键注释:
·予使虏:我奉命出使契丹。“虏”是古代中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带有时代烙印的贬义。
·古契丹界:指古老的契丹地域。契丹是当时中国北方的辽国。
·蓟:一种菊科草本植物,有大小之分。此处应指大蓟,叶片带刺,根系发达。
·茇:音bá。本文指草木的根。引申为残根、宿根。在这里,沈括用非常专业的植物学术语,精准地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景象。
·白话翻译:
我奉命出使契丹,到了古老的契丹地界,看见路旁生长的蓟草,其根系非常粗大。……
着作与作者介绍
1.作者:沈括(1031-1095)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他是一位罕见的全才,其成就横跨多个领域:
·科学贡献:在天文、数学、地理、物理、生物、医药、水利等领域均有建树。他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对凹面镜成像有深入研究,提出过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
·政治生涯:进士出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并担任过翰林学士、三司使等重要官职。他出使辽国的经历,正是其政治生涯的一部分。
·核心特质: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实证精神和超越时代的科学思维。他记录“路旁生蓟”,绝非文人式的感物抒怀,而是科学家式的客观记录。
2.着作:《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在梦溪园隐居时,将一生所见、所闻、所思笔记而成的着作。它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内容包罗万象:全书共26卷,分为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17个门类。
·价值:它不仅记录了北宋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如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唯一详细记载),也保存了丰富的社会、历史、人文资料。其记载大多详实可信,具有极高的史料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