隩ào,通“奥”,深。《国语·郑语》:“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申、吕:姜姓诸侯。)
我们终于来到了“隩”字在古籍中另一个颇具深意的用法。这句出自《国语·郑语》的话,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语境和含义。
故事原文与上下文
这句话并非一个独立的故事,而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谋士——史伯,对时局进行精辟分析的一段论述。其完整的背景是“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周幽王时期,担任周王室司徒的郑桓公(郑国的开国君主)预感到天下将乱,于是向周朝的大史官(史伯)请教避难之所与未来之势。他问史伯:周王室将会衰败吗?
史伯的回答详细分析了周幽王统治的种种弊端,并预言了西周必将灭亡。在谈到未来的政治格局时,郑桓公问:“那周王朝如果衰败,哪些诸侯会兴盛起来呢?”(《国语·郑语》:“姜、嬴其孰兴?”)史伯在分析中提到了姜姓的齐国,并由此引申出与齐国同宗的申国、吕国,说出了我们讨论的这句话: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那些成就了天地般大功业的人,他们的子孙后代没有不显赫的,虞、夏、商、周就是这样。)
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
(申国和吕国正当强盛,他们深爱太子,【他们的立场和力量】也必定是可以想见的了。)
注释及翻译
·申、吕:两个姜姓的诸侯国。申国是周幽王王后(申后)的娘家,太子的外祖父家。
·方:正当,正在。
·强:强盛。
·其:代词,指申国和吕国。
·隩:音yu。此处的“隩”通“奥”,意为“深”、“深厚”。“隩爱”即“深爱”、“厚爱”。
·太子:指周幽王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后来的周平王)。
·亦必可知也:也一定是能够推知的。
翻译:
(更何况)申国和吕国正国力强盛,他们又深爱着太子,(那么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政治斗争中,他们会采取的行动以及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着作介绍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录了西周中期至春秋末期(约公元前990年至公元前453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重要人物、言论和史事。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着,故又名《春秋外传》。其特点是以记“言”为主,通过贵族士大夫的谏言、议论来反映历史事件,文风古朴,思想深刻,富含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