隩ào,通“墺”。可居住的地方。《尚书·禹贡》:“九州攸同,四隩既宅。”(宅:这里用作动词,盖起房子。)
我们来详细解读《尚书·禹贡》中的这个核心句子。
故事原文与上下文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出自《尚书·禹贡》,它是《禹贡》全篇的纲领性结语,标志着大禹治水这一宏大工程的最终成功和其带来的天下一统的治理成果。
其上下文是《禹贡》整篇文章,它系统记述了:
1.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大禹划分九州疆界,顺着山势砍削树木作为标记,以高山大河奠定州界的框架。)
2.详细描述九州:依次叙述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的地理范围、土壤、物产、赋税等级、贡品和waterways情况。
3.导山导水:详细描述疏通了哪些山脉和水系。
4.“五服”制度:提出了以王畿为中心,向外每五百里为一“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的行政管理和文化辐射体系。
在完成了所有这些艰巨任务的描述之后,文章总结道: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东方到大海,西方延伸到沙漠地带,北方和南方都感受到了天子的声威教化。舜帝赐给禹一块黑色的玉圭,向天下宣告大禹的成功。)
而“九州攸同,四隩既宅”正是在这最终宣告成功之前,对全部功业的高度概括。
注释及翻译
·九州:传说中大禹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后成为“天下”或“全中国”的代称。
·攸:助词,相当于“乃”、“于是”。
·同:统一,同一。这里指统一于中央政权的治理之下,水患平息,道路畅通,政令统一。
·四隩:“隩”音ào,通“塽”。本义是指可以定居的水岸弯曲处,引申为四方可定居的深远之地。与《尧典》中通“奥”(室内)的“隩”(yu)读音和含义都不同。
·既:已经。
·宅:居住,安定下来。用户标注的“盖起房子”是其引申义,更准确的核心意思是“安居”,用作动词,即“可以安居了”。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