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5章 第13章 鏖áo,“市声鏖午枕,常以此心观”

第5章 第13章 鏖áo,“市声鏖午枕,常以此心观”(1 / 2)

鏖áo,喧扰。黄庭坚《仁亭》诗:“市声鏖午枕,常以此心观。”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创作的《仁亭》一诗,凝聚了其深厚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造诣。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理想图景,更蕴含了在面对世事纷扰时如何保持内心平静的深刻智慧。

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仁亭

无心经世网,有道藏空山。

养生息天黥,艺木印岁寒。

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

张侯大雅质,结发闯儒关。

奇赢或谐偶,老大尝艰难。

筑亭上云雨,日月转朱栏。

床敷听万籁,我家颇宽闲。

牧牛有坦途,亡羊自多端。

市声鏖午枕,常以此心观。

诗句原文与注释

这里将《仁亭》诗的原文、重点词语的注释以及白话翻译整理成表格,方便你理解:

项目内容

原文无心经世网,有道藏空山。养生息天黥,艺木印岁寒。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张侯大雅质,结发闯儒关。奇赢或谐偶,老大尝艰难。筑亭上云雨,日月转朱栏。床敷听万籁,我家颇宽闲。牧牛有坦途,亡羊自多端。市声鏖午枕,常以此心观。

关键词注释-市声鏖午枕:指街市的喧嚣;本义为激烈战斗,这里形容声音喧闹扰人;即午睡。此句描绘午休时市声扰人,却以静心观照。-有道藏空山:指德行高尚、领悟正道;藏空山即隐居于清幽的山林。-养生息天黥:

喻指世俗礼教对人本性的束缚,此句意指通过养生来消除这些束缚。-艺木印岁寒:

指种植树木;印岁寒象征如松柏般经冬不凋、坚守节操。-牧牛有坦途,亡羊自多端:牧牛坦途源自佛教禅宗,喻修身养性有道可循;亡羊多端化用歧路亡羊典故,喻世事纷繁复杂,易迷失方向。

白话翻译对世俗事务的网络不感兴趣,只愿将身心寄托于空寂的山林。通过养生来抚平世俗的束缚,像岁寒的树木一样培养坚贞的品格。德行之人的学问有九仞高墙,我勉强学习也只能窥见一斑。张侯(指张澄)有着高雅的素质,从少年时就致力儒学。人生得失有时巧合,年岁渐长备尝艰难。筑亭于高山云雨之间,看日月交替辉映于朱红栏杆。在床榻上静听自然万物的声响,我的家很是宽阔悠闲。放牧牛群自有平坦道路,而羊只走失则因岔路太多。即使街市的喧嚣侵扰着我的午睡,我也常常用这颗宁静的心去观察和体会。

创作背景

《仁亭》诗的创作,与黄庭坚的经历及其对朋友隐逸生活的感触密切相关:

·个人境遇: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黄庭坚时年四十岁。当时他因在北京国子监教授任上卷入乌台诗案受到牵连,被调任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商河县)监镇官。这可谓他仕途的一次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