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翺)áo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庄子·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庄子·逍遥游》中这句充满思辨色彩的“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节选(承接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南飞的段落):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注释:
·斥鴳:生活于沼泽地带的小鸟。“斥”,沼泽。
·彼:指乘着旋风飞往南海的天池的大鹏。
·奚适:到哪里去。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蓬蒿:蓬草与蒿草,泛指低矮的草丛。
·飞之至:飞翔的极致境界、最快乐的飞翔。
翻译:
沼泽里的小雀讥笑大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腾跃而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飞舞,这也就是我飞翔的极致快乐了。而它究竟要飞到哪里去呢?”
二、创作背景与思想脉络
1.《逍遥游》的核心命题:本篇是《庄子》的开篇之作,核心在于探讨何为真正的“自由”(逍遥)。庄子通过一系列恢弘的想象,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标准,追求一种与道合一、无所依凭的绝对自由。
2.“小大之辩”的哲学框架:庄子在开篇描绘了“鲲化为鹏”的宏伟景象,并引出了蜩、学鸠、斥鴳这些小生物对大鹏的疑惑与嘲笑。他并非要简单地否定“小”,而是通过极端的“小”与“大”的对比,揭示认知的局限性与层级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