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5章 第6章 熬áo,“我心兮煎熬”

第5章 第6章 熬áo,“我心兮煎熬”(1 / 2)

熬áo,受折磨,痛苦。王逸《九思·怨上》:“我心兮煎熬。”

我们一起来深入赏析王逸《九思·怨上》中的这句“我心兮煎熬”。这句诗以其炽烈的情感,刻画了屈原(以及代言者王逸)深沉的内心痛苦,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

《九思·怨上》

>...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忧。

·注释:

·煎熬:本义为用火烹煮,此处为比喻义,形容内心如同被火烤油煎一般,极度焦虑、痛苦、折磨。

·惟:只,只有。

·是:此,这。指代前文所描述的混乱时局和自身遭遇。

·用忧:因此而生出忧愁。“用”在此表示原因。

·翻译:

我的内心啊,如同被火烤油煎,全都是因为这(污浊的世道)才使我如此忧愤。

二、创作背景

1.王逸与《楚辞章句》:王逸是东汉着名文学家,他为战国时期屈原等人的《楚辞》作品作注,写成《楚辞章句》。这不仅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书末还附上了他本人模仿《楚辞》风格创作的《九思》一组作品。

2.代言体创作:《九思·怨上》是王逸以代屈原立言的方式创作的。王逸深切同情屈原的遭遇,试图通过模拟屈原的口吻,来抒发其“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悲愤与对楚国昏聩朝政的怨恨。

3.时代映射:虽然直接写的是屈原,但东汉中后期同样存在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问题。王逸的创作,也隐含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思与不满,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三、文章赏析

“我心兮煎熬”一句,是《怨上》全篇情感的核心与高潮。

·比喻的震撼力:“煎熬”一词,将抽象的、内在的“痛苦”情绪,转化为具象的、可感的物理体验。它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主人公在道德与现实的夹缝中,在理想破灭与忠诚无门的绝境里,那种坐立不安、五内俱焚的状态。这种痛苦不是淡淡的哀愁,而是激烈的、持续的灼烧感,极具视觉和情感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