卬áng,第一人称代词。我。《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涉:过河。须:等待。)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坚守与等待的动人画面。以下将从原文呈现、深度解析、现实意义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原文与语境
原诗节选: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关键词释义:
·“卬”(áng):第一人称代词“我”
·“须”:等待
·“涉”:渡河
·“否”:不
二、深度解析
1.注释与翻译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直译为:“别人渡河我留下,我在等待我的伴侣。”此句通过渡口场景的对比,展现主人公拒绝从众的独立姿态。匏瓜(葫芦)系腰的渡河习俗、雉鸡求偶的鸣叫、雁群飞过的时序提示,共同构建了婚恋主题的象征体系。
2.故事背景
这首诗诞生于卫国邶地(今河南淇县一带),呈现了先秦时期的婚嫁习俗。诗中“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暗示古代婚期多选在冰雪未融的初春,而女子在济水渡口的坚守,实则是对婚约的信守。摆渡人的招手与女子的拒绝形成戏剧张力,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婚恋自主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