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àn,巡行,巡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我们来深入解析《三国志》中这段描绘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位顶级智者较量的经典场景。
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1.原文节选
此句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末尾,记载于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蜀军退兵之后。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2.注释
·宣王:指司马懿。其孙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追尊他为宣皇帝,故史书中常以“宣帝”或“宣王”称之。陈寿写《三国志》时已在晋朝为官,故用此尊称。
·案行:
·案:通“按”,意为考察、查勘。
·行:巡行,巡视。
·“案行”即仔细地巡视考察。
·营垒:军营和防御工事。古代军队驻扎时,会修筑围墙、壕沟等设施,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处所:地方,地点。指蜀军扎营、布阵的具体位置。
3.翻译
那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患病,在军中逝世,时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宣王(司马懿)亲自来到蜀军曾经驻扎的营地,仔细考察其营垒布局和各处设施,不禁感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的奇才啊!”
二、故事背景与情境分析
要深刻理解司马懿这句赞叹的分量,必须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1.五丈原对峙:这是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蜀军出斜谷,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渭水南岸对峙。
2.司马懿的“乌龟战术”:诸葛亮远道而来,希望速战速决。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深知蜀军粮草运输困难,利于持久战,于是采取了坚壁清野、拒不出战的策略,意图拖垮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