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侵边:北方匈奴屡屡犯境,和亲政策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社会矛盾积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潜藏着动荡的隐患。
·朝臣的麻木:大多数朝臣沉溺于“天下已安已治”的虚假太平中,阿谀奉承,讳疾忌医。
2.作者介绍:贾谊
·洛阳才子: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年少时便以博学能文闻名,二十余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悲剧人生:他力主改革,却因触怒功臣勋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虽被召回,终未能被委以核心重任,郁郁而终,年仅三十三岁。
·思想特点:他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同时又融合了法家等学派的主张,主张积极有为,是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三、文章核心思想
“按之当今之务”是贾谊整篇《治安策》的方法论总纲。它体现了以下核心思想:
1.实事求是,反对空谈:贾谊的论述不是从儒家教条出发,而是建立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这三重扎实的根基之上。他强调理论必须结合现实,策略必须针对“当今之务”。
2.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众人歌颂太平时,他发出了“可为痛哭者一”(指诸侯王问题)的警告,用“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把火放在柴堆极大危险。
3.系统性的治国方略:《治安策》并非就事论事,而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治安”体系,包括“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解削弱诸侯)、“抗匈御侮”、“礼义教化”等,是一套标本兼治的顶层设计方案。
四、现实论述
贾谊“按之当今之务”的思想,对于今天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穿越时空的指导意义:
1.决策与调研:坚持“问题导向”
·任何成功的决策都不能脱离现实。贾谊批评那些说“天下已安”的人是“非愚则谀”。这警示我们,无论是在企业战略制定还是公共政策研究中,必须深入一线,掌握真实情况,警惕报喜不报忧的“信息茧房”。我们的规划和策略,必须建立在对“当今之务”(当前核心问题与任务)的精准把握上。
2.个人与组织:需要“居安思危”
·个人在职业发展中,不能满足于当前的稳定,而要像贾谊一样,洞察行业变化和自身能力的短板,思考自己的“当今之务”是学习新技能还是转换赛道。企业更是如此,许多巨头企业的倒下,往往不是因为当下的竞争,而是因为沉迷于过去的成功,未能“按之当今之务”,及时应对颠覆性的技术或市场变化。
3.历史与未来:在传承中创新
·“验之往古”与“按之当今之务”的结合,是一种极佳的思维模式。它告诉我们,要尊重历史经验,但绝不泥古不化。解决今天的问题,必须立足于今天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治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家公司,都需要从历史和理论中汲取智慧,但最终的方案必须是原创的、个性化的,是针对“当今”的。
4.“抱火寝薪”的当代警示
·贾谊的这个比喻在今天尤其振聋发聩。气候变化、金融风险、技术伦理、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都是当代“积薪之下”的烈火。如果因为火“未及燃”而认为天下太平,不愿付出“劳智虑,苦身体”的代价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终将酿成大祸。
总结而言,“按之当今之务”是一种将理想照进现实的思想力量。它呼吁我们睁开双眼,直面最真切的问题,用最务实的态度,寻求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基于深刻洞察、敢于打破虚妄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是贾谊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也是我们在复杂时代中保持清醒、走向未来的关键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