薆ài,【薆薱】草木茂盛的样子。张衡《西京赋》:“郁蓊薆薱。”(郁蓊:茂盛的样子。)
这段来自张衡《西京赋》的描绘,虽然仅有四字,却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汉代皇家苑囿那令人窒息的繁盛与深藏其中的哲学意蕴。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郁蓊薆薱”的深处。
郁蓊薆薱:汉赋中的草木,与草木背后的帝国心跳。
“郁蓊薆薱”(yuwǎngàidui),这四个字都从“艹”(草字头),本身就如同一片茂密的草丛。它们是一组典型的叠韵联绵词,不可拆分解读,其核心意象便是草木极其茂盛,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样子。
在张衡的笔下,这不仅仅是客观的植物描述,更是一支饱蘸浓墨的画笔,为《西京赋》中描绘的西汉长安上林苑,铺陈开了最浓重、最蓬勃的底色。
1.文字的森林:意象的磅礴之力
当我们展开这幅画卷:
·“郁”与“蓊”,是草木盘根错节、枝叶扶苏的生命力,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浓绿”。
·“薆”与“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茂盛的形态——草木荫蔽,丛聚生长,仿佛连风都无法穿透,连光线都要被过滤成斑驳的碎金。
张衡用这四个字,构建了一个近乎原始的、野性的自然空间。这里没有人工修剪的痕迹,只有生命最原始、最狂野的勃发。麋鹿在其中奔突,珍禽在其间鸣唱,构成了一个充满野趣与神秘的生态奇观。这正是汉代皇家苑囿的追求——将整个天下的奇珍异兽、嘉木异草,都囊括于一园之中,作为其无上权力与富有四海的象征。
2.繁华的隐喻:盛世之音与盛极而衰的警示
然而,在汉赋“劝百讽一”的传统下,这极度的繁盛背后,往往藏着文人的隐忧与讽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