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一道道火光划过天空,落在城头的守军中间。火药烧起来的时候,不仅有火焰,还有浓烟,守军从来没见过这种“奇怪的武器”,吓得纷纷躲避。
攻城的士兵趁机爬上城墙,很快就攻破了豫章城。
这一战之后,火药在军事上的用处被越来越多人看重。大家开始琢磨怎么改进火药,让它的威力更大,用法更多。
有人把火药装在陶罐里,留个小口,点上火之后,陶罐会因为里面的气体膨胀而爆炸,碎片能伤到周围的敌人,这就是最早的“炸药罐”;还有人把火药和石子、铁片混合在一起,装在竹筒里,点燃后能把这些硬物射出去,射程比弓箭还远,这就是早期的“火枪”雏形。
火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样子。以前打仗,主要靠士兵面对面拼杀,或者用弓箭、投石机这类武器,攻城的时候更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了火药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攻城的时候,不用再让士兵冒着箭雨爬城墙,可以用火药炸开城门;守城的时候,也不用只靠弓箭防守,可以用火药武器击退敌人的进攻。军队的攻坚能力大大增强,战争的规模和形式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除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火药在民间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老百姓发现,火药燃烧的时候会发出好看的火光和响亮的声音,特别适合在节日的时候用来庆祝。于是,有人开始把火药和各种颜色的粉末混合在一起,装在纸筒里,点上火之后,会在空中炸开,变成五颜六色的火花,这就是最早的烟花爆竹。
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街头巷尾都会响起烟花爆竹的声音。孩子们捂着耳朵,兴奋地看着空中绽放的火花;大人们则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热闹极了。烟花爆竹成了民间庆祝节日的重要方式,一直流传到现在。直到今天,过年的时候放鞭炮、放烟花,还是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这背后,就是火药的功劳。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火药还在医疗领域派上了用场。古代的医生们发现,火药燃烧的时候会产生高温和浓烟,高温可以杀死一些细菌,浓烟则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于是,有人试着用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处理伤口——比如,当伤口感染、化脓的时候,用燃烧的火药靠近伤口,高温可以杀死伤口上的细菌,帮助伤口愈合。虽然这种方法听起来有点危险,而且需要医生有很高的技术,但在没有现代消毒设备的古代,这无疑是一种新的消毒方法,为医疗消毒开创了先河。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慢慢传到了其他国家。那时候,中国和国外的交流很频繁,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不仅把丝绸、茶叶卖到国外,也把火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带了出去。先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后来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欧洲人得到火药之后,很快就发现了它的军事价值。他们开始大量制作火药武器,改进火枪、火炮的设计。以前,欧洲的战争也和中国古代差不多,主要靠骑兵和步兵拼杀,有了火药之后,欧洲的军队很快就装备了火枪和火炮。这些火药武器的威力比以前的武器大得多,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战争形态,还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的封建领主们喜欢建造坚固的城堡,用来防御敌人的进攻。有了火炮之后,再坚固的城堡也抵挡不住火炮的轰击,封建领主的势力慢慢衰落,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始出现;再比如,欧洲人用装备了火药武器的船只,开辟新的航线,进行海外探索,这也为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和海外贸易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火药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全球的军事技术革新,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穿越者青林看着孙思邈还在认真记录着《丹经》的内容,心里不禁感慨万千。
孙思邈当初记录这个配方,只是为了让后人避免误用,却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配方,会在几百年后,从中国的丹炉走向战场,走向民间,再走向世界,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丰富了民间的生活,推动了医疗的发展,甚至影响了全球的历史进程。
火药的发明,就像一颗种子,从唐代的炼丹炉里生根发芽,在唐末的战场上开出第一朵花,然后在民间的节日里、在医生的诊室里、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不断生长、开花、结果。
它不仅仅是一种发明,更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在军事、民间生活等领域看到火药的影子,它的影响,还在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