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428章 宣和画案

第428章 宣和画案(2 / 2)

赵佶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青铜鼎:“此鼎是去年官窑新制,冰裂纹需经三次窑变方能形成,朕特意让匠人在釉料中掺了一点南海的琉璃粉,故而纹路带蓝。你对此鼎有疑问?”

琉璃粉!青林的大脑飞速运转。史料记载,北宋官窑的釉料中从未使用过琉璃粉,这是赵佶私下改良的配方,并未记载于任何文献。

而在文物库中,与《池塘秋晚图》同批出土的青铜鼎,釉料中确实检测出了琉璃成分,只是当时的考古学家无法解释其来源。

“臣只是觉得此鼎的纹路奇特,”青林放缓语速,刻意引导着话题,“若将琉璃粉的配比稍作调整,或许能让冰裂纹的蓝色更浓郁,与这粉笺的光泽相映成趣。”他一边说,一边用指尖在案上的草稿纸画了一个简单的配比公式——这是材料学最新的釉料配方,能让琉璃粉在高温下呈现出更稳定的蓝色。

赵佶的目光瞬间被草稿纸上的公式吸引,虽然看不懂那些奇怪的符号,却能从青林的手势中理解其意:“你是说,调整釉料的比例,能改变纹路的颜色?”他拿起一支炭笔,在青林的公式旁画了一个鼎的轮廓,“若将此鼎的纹路画入《池塘秋晚图》的背景中,是否能衬托出秋塘的清冷?”

青林心中一动。他记得《池塘秋晚图》的原作背景中,确实有一个模糊的鼎形轮廓,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墨色脱落,后世研究者一直无法确定其形态。原来这幅画的背景元素,竟是在自己的引导下诞生的!

“陛下英明,”青林躬身行礼,“以鼎为景,既能体现皇家气度,又能与秋荷的清雅形成对比,实乃妙笔。”

赵佶不再多言,重新拿起紫毫笔,蘸了浓墨,在画纸的右上角开始勾勒鼎的轮廓。青林站在一旁,看着墨色在粉笺上逐渐成形,突然注意到赵佶的袖口——那枚沾着墨渍的龙纹刺绣,与他第一次穿越时见到的端王袖口的墨渍,位置竟完全相同。

时空的重叠感越来越强烈,他仿佛能看到无数个“自己”站在同一个画案前,与不同时期的赵佶共同完成这幅跨越千年的画作。

就在这时,腕间的玉佩突然发出一阵温热,青林的视网膜再次泛起水波状的荧光——时空锚点的信号回来了!他摸向腰间,那枚消失的金属装置竟重新出现,屏幕上显示着一行红色的文字:“时空闭环即将打破,检测到新的历史节点,是否回归?”

青林的目光落在画案上的《池塘秋晚图》上,此刻的画作已完成大半,荷叶田田,蜻蜓待飞,右上角的鼎形轮廓已初具形态,粉笺上的卷草纹在光线下流转,像是在诉说着跨越千年的秘密。他知道,自己必须离开,否则时空闭环一旦崩溃,不仅自己会被困在北宋,这幅即将诞生的传世名画也可能永远消失。

“陛下,臣族中有急事,需即刻返回。”青林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不舍,“未能见证陛下完成此画,实属遗憾。”

赵佶正专注地给鼎的纹路填墨,闻言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惋惜:“也罢,你既有事,便先去吧。若日后有空,可再来与朕探讨画艺。”他拿起案头的一方玉印,在画纸的左下角盖下“宣和御笔”的朱印,“此印为朕私用,今日赠予你,算是谢你指点画技之恩。”

青林接过玉印,触手温润,印面上的篆字清晰可见。他知道,这方玉印将成为自己跨越时空的信物,也将成为未来考古学家解开《池塘秋晚图》创作之谜的关键证据。

“臣告辞。”青林最后看了一眼画案上的画作,转身走向庭院。当他的脚步踏出殿门的瞬间,腕间的时空锚点发出一阵强光,失重感再次袭来。他闭上眼,脑海中最后浮现的画面,是赵佶低头作画的身影,以及粉笺上那片带着自己墨痕的荷叶。

再次睁开眼时,青林已回到未来文物修复中心,全息屏上仍在循环播放《池塘秋晚图》的高清扫描图。他下意识摸向口袋,那方北宋的玉印竟还在手中,温润如初。

修复台的展柜里,《池塘秋晚图》的复刻品静静陈列,右上角的鼎形轮廓清晰可见,第三片荷叶的叶脉处,那道细微的墨痕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青林戴上纳米级传感手套,轻轻触碰展柜的玻璃,指尖传来熟悉的冰凉。他打开全息屏的编辑模式,调出《池塘秋晚图》的原作扫描数据,在背景的鼎形轮廓旁,添上了一行注释:“宣和年间,徽宗作画时,曾有‘远方部族’客卿指点釉料配比,此鼎轮廓即为此客卿所提议。”

做完这一切,青林长舒一口气,看向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修复台上,与北宋宣和年间的阳光竟有着相似的温度。

他知道,自己不仅打破了时空闭环,还为这幅传世名画增添了新的历史注脚。而那方来自北宋的玉印,将成为他与那个遥远时代唯一的连接,见证着艺术与时空的奇妙交织。

几天后,青林在文物修复中心的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详细阐述了《池塘秋晚图》中鼎形轮廓的由来,以及粉笺上卷草纹的制作工艺。

论文中附带的高清照片里,那道细微的墨痕清晰可见,而文末的注释里,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道墨痕,都是历史留给未来的密码。”

夜晚,青林坐在书桌前,手中摩挲着那方北宋玉印,腕间的时空锚点屏幕上,显示着一行新的文字:“检测到新的时空信号,坐标:宣和三年,御花园画院。是否前往?”

青林看着屏幕上的文字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自己与赵佶的时空对话,还远未结束。

而那些跨越千年的画案前的时光,将成为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永远镌刻在时空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