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春晓(2 / 2)

原来那些被史料简化的“失意”,背后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通透。青林看着手中的辛夷花,忽然明白自己前两次穿越都没有真正看懂孟浩然——他不是“怀才不遇的隐者”,而是一个懂得与命运和解的智者。

“先生,”青林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道,“您刚才吟的那几句,若是写成完整的诗,定会流传千古。”

孟浩然闻言,回过头来笑了笑。晨光透过竹影落在他脸上,给他的轮廓镀上了一层金边。“流传千古又如何?百年之后,谁还记得我孟浩然?倒是这春风、这落花、这鸟鸣,会年复一年地陪着世人。”他走回石桌旁,提起笔,在宣纸上继续写下去,“我写这首诗,不是为了让后人记得我,只是想把这春天的早晨记下来,让读到它的人,能想起自己也曾有过这样一个被鸟鸣唤醒的清晨。”

狼毫继续在纸上游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两句落下时,青林的视网膜上突然闪过一行红色警告——时间锚点的能量即将耗尽,十分钟后将强制启动返航程序。他下意识地按住腰间的佩饰,金属的凉意透过布料传来,让他清醒了几分。

“足下可是有急事?”孟浩然注意到他的动作,停下笔问道。

青林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家中尚有琐事,需即刻回去。今日能与先生一聚,听先生吟诗作赋,实属幸事。”

孟浩然没有多问,只是拿起桌上的宣纸,仔细地吹干墨汁,然后折叠好递给青林:“相逢即是缘,这诗便送你做个纪念吧。若是日后想起今日的春天,看看它,也算是不负这一场相遇。”

青林接过宣纸,指尖触到纸页的温度,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温度,带着墨香和阳光的味道。他握紧宣纸,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先生。”

返航程序的倒计时开始在视网膜上跳动,青林知道自己该走了。他最后看了一眼孟浩然,对方正站在竹影里,手里握着那枝辛夷花,朝着他的方向轻轻挥手。风穿过竹林,带来了远处的鸡鸣,还有孟浩然清越的声音:“记得常来看看这春天啊!”

蓝色的光斑再次笼罩了青林的视线,耳边的鸟鸣和风声渐渐远去。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回到了时间观测站,实验室的白光刺得他有些睁不开眼。他下意识地摊开手,那幅写着《春晓》的宣纸还在掌心,墨香依旧,纸页上的墨点像颗星辰,和他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青林博士,这次穿越的坐标又偏离了,不过数据采集很成功。”助手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带着惊讶,“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是那个时代的文物吗?”

青林看着掌心里的宣纸,忽然笑了。他想起孟浩然说的话,想起那个被鸟鸣唤醒的清晨,想起落在辛夷花丛里的春雨。他摇了摇头,把宣纸小心翼翼地收进恒温保存盒里:“不是文物,是春天。”

后来,青林在整理这次穿越的数据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他与孟浩然相遇的那个时间段,鹿门山的辛夷花比往年开得格外早,格外艳。当地的县志里还记载着,那一年的春天,有个穿着奇怪服饰的人曾在竹林间徘徊,手里拿着一枝辛夷花,像是在寻找什么,又像是在告别什么。

青林知道,那是时间褶皱里的回声,是属于他和孟浩然的秘密。而那首《春晓》,也因为这次意外的相遇,多了一层不为人知的温度——它不仅是孟浩然对春天的记录,更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在时间的缝隙里,共同拥有过的一个清晨。

很多年后,青林把那幅《春晓》的复制品挂在了书房里。每当春天来临,他都会坐在书房里,看着宣纸上的字迹,想起那个竹林间的早晨。

他会告诉来访的年轻人,这首诗里藏着一个秘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诗人,用最通透的智慧,把一个春天的早晨,永远地留在了纸上,也留在了一个来自未来的人的心里。

而那个来自未来的人,也始终记得诗人说过的话:重要的不是开多久,而是有没有好好开过。

就像那春天的花,那清晨的鸟,那夜里的风雨,还有我们这短暂却珍贵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