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半句假话,天打雷劈!”李自成举起右手,郑重承诺,“咱李自成是农民出身,知道百姓的苦。明朝的官把百姓当牛羊宰,咱就把百姓当亲人待!今日咱在这里放粮,每个百姓都能领两斗粮,往后跟着咱,不仅不用纳粮,还能分到土地!”
人群瞬间爆发出欢呼,百姓们排着队,捧着空布袋走到粮车前。大顺军士兵有条不紊地分粮,有人边领粮边喊:“闯王万岁!”还有人当场跪在地上,要跟着李自成参军。我看着空中的影像,又看了看眼前的场景,突然明白——“闯王来了不纳粮”之所以能响彻云霄,不是因为口号响亮,而是因为李自成真的把“不纳粮”落到了实处,用一碗碗粮食、一亩亩土地,让百姓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的几日,我跟着李自成的队伍北上。每到一座城池,我都会用数据仪投射大顺军分粮、分地的影像,“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歌谣也越传越广。在开封城外,有个老秀才拦住李自成的马,递上一篇文章:“闯王,您的‘均田免赋’是仁政,可您有没有想过,军队的粮饷从哪里来?没有粮饷,士兵怎么打仗?”
李自成接过文章,眉头皱了起来。他把文章递给我,低声问:“青林兄弟,这老秀才说的是实话。咱的队伍现在有几十万,光靠缴获官府的粮,迟早会不够。你说,咱该怎么办?”
我打开数据仪,调出明朝的财政数据——明朝末年,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有一半来自“三饷”,可这些钱大多被贪官污吏截留,真正用到军队和民生上的不到三成。“闯王,明朝的问题不是没钱,是钱都进了贪官的口袋。您可以效仿汉武帝的‘告缗令’,让百姓告发贪官污吏,查抄他们的家产,用贪官的钱充作军饷。这样既不用向百姓征税,又能充实军饷,还能让百姓解气。”
李自成眼睛一亮,立刻召集将领开会。几日后,大顺军颁布“查贪令”:凡是告发贪官、交出贪腐证据的百姓,可获得贪官家产的三成作为奖励;查抄的贪官家产,一半充作军饷,一半分给百姓。命令刚颁布,就有百姓来告发开封知府——说他家里藏着十万两白银,还有几百亩良田。李自成派亲兵去查,果然搜出了白银和地契。他当场把白银分给百姓,把良田分给无地的农户,还把知府押到街上示众,百姓们拍手称快。
“青林兄弟,你这法子好!”李自成拍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这样一来,咱既不用向百姓纳粮,又有了军饷,还能惩治贪官,真是一举三得!”他看着远处正在分田的百姓,眼神里满是憧憬,“等咱打下北京,就把明朝的贪官都查抄一遍,把土地分给天下百姓,让‘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歌谣,传遍整个天下!”
可就在大顺军逼近北京时,时空数据仪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警报。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时空锚点不稳定,通道即将开启,倒计时30分钟。”我心中一紧,知道自己该离开了。
那天晚上,我在中军大帐里找到李自成。他正对着北京地图发呆,见我进来,笑着递过一碗酒:“青林兄弟,咱明日就进军北京,等打下北京,咱就封你做个大官,让你跟着咱一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接过酒,却没喝,声音有些哽咽:“闯王,晚辈……晚辈要走了。我的家在极远之地,如今到了该回去的时候。”
李自成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抓住我的手腕,急切地问:“你要走?去哪里?还会回来吗?”
“晚辈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我从口袋里取出一枚铜符——这是李自成前几日赐我的,上面刻着“大顺客卿”四字,说是能在大顺的地盘上畅通无阻,“闯王,这铜符晚辈带不走,还给您。晚辈在您这里,看到了‘不纳粮’的真心,看到了您对百姓的责任,这些都会记在心里。”
李自成接过铜符,却又重新塞回我手里:“这铜符你必须带着!就算你走了,咱大顺的门,永远为你敞开。你家乡的人若也受苛捐杂税之苦,就把‘均田免赋’的道理传下去,让他们知道,百姓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只要团结起来,就能争取到好日子。”他转身从箱子里取出一件棉袍,递给我,“这是咱去年在陕西做的棉袍,能挡风寒。你路上穿,就当是咱给你的念想。”
我接过棉袍,指尖触到粗布的纹理,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闯王,您一定要打下北京,一定要让‘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歌谣传遍天下!您要记得,百姓跟着您,是因为相信您能给他们好日子,您可千万不能辜负他们……”
时空通道的光芒逐渐在我身边汇聚,李自成站在原地,眼眶通红,却没有阻拦。“青林兄弟,一路保重!”他高声喊道,“等咱统一了天下,就把‘不纳粮’刻在石碑上,让后世子孙都记得,百姓才是天下的根本!”
“闯王保重!”我最后看了一眼中军大帐,看了一眼那幅北京地图,然后被卷入了时空通道。
再次睁开眼时,我正躺在“明末战争档案馆”的地板上,控制台已恢复正常,屏幕上显示着“李自成部‘均田免赋’模拟完成”。我摸了摸口袋,里面放着那枚铜符,还有那件粗布棉袍——原来我竟将李自成的赐物带了回来!
我把铜符和棉袍放在展柜里,旁边整齐排列着大顺军的铁剑、明朝的“三饷”税册、李自成的“永昌通宝”铜钱。看着这些文物,我心中满是感慨:这次穿越,没有惊心动魄的战役,没有尔虞我诈的权谋,却让我看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李自成,如何用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点燃了百姓对好日子的希望;如何用一碗碗粮食、一亩亩土地,让几十万百姓心甘情愿地跟着他,去推翻一个腐朽的王朝。
后来,我根据在大顺军营的经历,重新设计了“李自成‘均田免赋’”的全息模拟模块,加入了商丘放粮、开封查贪、百姓参军的场景,还特别制作了“‘不纳粮’口号背后的民生理想”互动环节,让更多人能直观感受明末农民战争的本质——不是“流寇作乱”,而是百姓对“安稳日子”的渴望。我还将那件粗布棉袍捐赠给了西安李自成纪念馆,专家们说,这棉袍的布料与针法,与明末陕西民间的服饰一致,为研究李自成的平民思想提供了实物依据。
如今,那件粗布棉袍就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
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商丘城外的空地上,百姓们捧着粮食欢呼的场景;想起李自成站在城楼上,对百姓承诺“不纳粮”时的坚定眼神;想起那句响彻云霄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都知道,我无法改变李自成后来的命运——他攻入北京后,大顺军内部出现腐化,最终在清军与吴三桂的夹击下失败。
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记住李自成,记住那个叫李自成的农民,记住他用一句“不纳粮”的承诺,点亮了明末百姓心中的希望。
就像李自成说的“百姓才是天下的根本”,文明的传承也如治国一般,需始终记得“以民为本”,才能历经岁月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