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69章 己亥岁

第269章 己亥岁(2 / 2)

“这是‘天漏’的本事。”曹松喘着气解释,“它能让眼睛骗过人的心。就像战场上报捷的文书,写满了‘大捷’,却看不见文书底下压着的骨头。”

接下来的五日,青林跟着曹松在战场边缘游走。他发现这位晚唐诗人的“游学”远不止吟诗作赋。曹松能根据星象判断哪里会有厮杀,准确率堪比现代雷达;他知道哪种野草能解箭毒,配方与星际药典的记载惊人相似;甚至连他用来写字的炭笔,都是用金属片的粉末混合松烟制成,画出的符号能干扰追兵的视线。

“某在‘天漏’里看到过‘未来’。”曹松在破庙里烤火,火光照亮他眼底的疤痕,“有不用马拉的车,有会飞的船,有能说话的匣子……可厮杀还是没断,换了种模样罢了。”他用炭笔在地上写字,“你看这‘功’字,左边是‘工’,右边是‘力’,合起来就是‘用多少力气,换多少功劳’。可‘万骨枯’三个字,从来不算在账本里。”

青林的通讯器突然投射出一组数据:从公元前3000年到2247年,人类发生过场战争,平均每年2.3场。而每场战争中,将领与士兵的死亡比例始终稳定在1:1000——这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数学诠释。

“先生的诗不是感叹,是公式。”青林指着数据,“您发现了战争的常数。”

曹松的手指在“万骨枯”三个字上摩挲:“某只是看到了真相。”他抬头望向星空,猎户座的腰带三星异常明亮,“‘天漏’告诉某,宇宙里的厮杀比人间更狠。有的星星吃星星,有的星系吞星系。可总有几颗星星,宁肯自己熄灭,也不碰旁边的星子。”

第五夜,金属片突然发出刺目的蓝光。曹松展开竹简,上面的《己亥岁》诗句开始发光,每个字都与星图的节点对应:“泽国江山”是银河系的旋臂,“生民何计”是行星的轨道,“一将功成”是恒星的诞生,“万骨枯”是超新星爆发——这不是诗,是宇宙战争的史诗。

“天漏说,宇宙的法则是‘平衡’。”曹松的声音带着疲惫,“有多少生,就得有多少死;有多少功,就得有多少枯。可某偏要写这首诗,偏要让后人看看这账本。”他将竹简递给青林,“客该走了。‘天漏’在召你,就像当年它召某来看这人间炼狱。”

青林接过竹简,发现绢布的纤维里嵌着微型晶体,里面存着完整的星际观测日志。日志记载,外星文明曾在银河系播撒过100颗“和平种子”,曹松是第73颗种子的守护者,而《己亥岁》,是他提交的观测报告。

“先生为何不跟我走?”青林的通讯器显示跃迁通道已打开,坐标正是“万骨枯”三个字的叠加处。

曹松笑了,咳出的血落在青衫上,像朵绽开的红梅:“某的骨头得埋在这儿,给后来人当路标。”他指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客看,天快亮了。不管有没有‘天漏’,总得有人等着天亮。”

蓝光吞噬视野前,青林最后看到的是曹松的身影。他站在破庙门口,用炭笔在墙上写下“和平”二字,字迹在晨光中渐渐化作星尘,融入猎户座的方向。而那片金属片,正以量子纠缠的方式,将《己亥岁》的诗句发送向宇宙深处。

再次睁眼,青林躺在档案馆的修复舱里。同事们围在旁边,手里举着那卷《己亥岁》诗卷:“你总算醒了!诗卷在你昏迷时发出荧光,我们发现了这个!”

屏幕上,诗卷的衬里在蓝光下显形,露出曹松用星尘写就的注解:“中和三年,见青林于战场,知宇宙如战场,唯‘不忍’二字,是破局之法。”而诗卷末端的星图坐标,指向一颗从未被发现的宜居行星——那里没有战争,只有“乐樵苏”的生民。

100天后,青林主导的“己亥计划”获得了星际联盟的批准。该计划旨在向宇宙播撒《己亥岁》的诗句,作为人类文明的和平宣言。

启动仪式上,青林展示了曹松的竹简复制品,当全息投影将诗句与宜居行星的影像重叠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青林站在台上,望着屏幕上曹松的画像,突然理解了“凭君莫话封侯事”的真正含义。

那不是消极的感叹,是对战争逻辑的终极否定——就像他在诗里藏下的星图,指向的从来不是功成名就的战场,而是没有“万骨枯”的星空。

远处的射电望远镜正将诗句发送向宇宙,电波的频率与曹松炭笔的波动完全一致。

这或许就是最动人的科幻:晚唐诗人用他的枯骨,为千年后的人类,在宇宙战争的法则里,写下了唯一的“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