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出血点,华佗很快又抱出了另一个男婴,同样是个男孩。两个孩子都平安出生,张屠户在门口听到哭声,激动得直掉眼泪。
但手术还没有结束。华佗开始逐层缝合伤口,他的缝合手法非常特别,不是简单的直线缝合,而是像打补丁一样,将伤口两侧的组织巧妙地对合起来,针脚细密而均匀。青林看得目瞪口呆,这种缝合方式,和现代医学中的分层缝合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疤痕,促进伤口愈合。
整个手术持续了近一个时辰。当华佗最后打了个结,用布巾包扎好伤口时,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他长舒一口气,对樊阿说:“取些补血益气的草药来,熬成汤剂,等她醒了喂下去。再准备些干净的布巾,勤换着点,别让伤口感染了。”
“是,先生。”樊阿连忙应声。
走出屋子,张屠户扑通一声跪在华佗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多谢华先生救命之恩!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快起来吧,照顾好你媳妇和孩子。”华佗扶起他,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
围观的村民们爆发出一阵欢呼,纷纷称赞华佗医术高超,简直是活神仙。青林站在人群中,看着华佗被众人簇拥着,心里百感交集。他曾经在实验室里用最先进的设备做过无数次模拟手术,也参与过几台真实的外科手术,自认技术不差。但和华佗相比,他突然觉得自己那些引以为傲的知识和技能,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回到土屋,樊阿已经把草药熬好了。青林端起碗,温热的药汁滑入喉咙,带着一丝苦涩,却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
“小哥似乎对医术很感兴趣?”华佗看着他,眼中带着一丝探究。
“是的,晚辈略懂一些粗浅的医术。”青林如实回答,“但今天亲眼目睹先生做手术,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华佗笑了笑:“医者,救死扶伤而已。哪有什么高低之分?只要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好医生。”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小哥刚才说的‘大出血’,倒是个新鲜的说法。老夫行医多年,只知道伤口流血过多会危及生命,却从未想过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
青林心中一动,看来自己无意中说出的现代医学术语,引起了华佗的注意。他想了想,解释道:“晚辈所说的‘大出血’,指的是血液流失过多,导致人体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像江河决堤,水流过多,就会干涸一样。”
华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比喻很形象。老夫以前只知道止血,却从未想过其中的道理。小哥似乎对人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有独到的见解?”
青林犹豫了一下。他知道,自己掌握的现代医学知识,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如果能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华佗,或许能让他的医术更加精进,拯救更多的人。但他也担心,这些超前的知识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改变历史的进程。
“晚辈确实有些不同的看法。”青林最终还是决定坦诚相告,“比如,关于人体的血液,晚辈认为,血液是在血管中循环流动的,就像江河在河道中流动一样。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断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为身体提供营养和氧气。如果血管破裂,血液就会流失,就像河道决堤一样。”
华佗听得眼睛发亮,身体微微前倾:“哦?心脏是水泵?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这倒是闻所未闻。老夫一直以为,血液是由肝脏生成,存于脾脏,然后散布到全身的。”
“先生说的也有道理,只是不够全面。”青林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心脏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的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右边的心脏则将血液输送到肺部,吸收氧气后再送回左边的心脏,如此循环往复。”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子上画了一个简单的血液循环图。虽然画得有些粗糙,但大致的原理还是表达清楚了。
华佗盯着图纸,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听小哥这么一说,老夫似乎明白了一些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人受伤后,离心脏越近的地方,流血速度越快?为什么有些疾病会同时影响到心脏和肺部?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他站起身,在屋里踱来踱去,嘴里喃喃自语:“血液是循环的……心脏是水泵……肺部吸收氧气……这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啊!”
青林看着华佗兴奋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能得到这位医学先驱的认可,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小哥,你这知识是从哪里学来的?”华佗突然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和探究。
青林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他总不能说自己是从两千年后穿越过来的,学的是现代医学吧?
“晚辈……晚辈是从一本祖传的医书上看到的。”青林只好编了个谎话,“那本书年代久远,很多字迹都模糊不清了,晚辈也只是看懂了其中一小部分。”
华佗虽然有些疑惑,但也没有追问。他知道,每个医者都有自己的秘密和传承。
“不管怎么说,小哥今天这番话,让老夫受益匪浅。”华佗拱手道,“如果不嫌弃,小哥就在老夫这里多住些时日吧。咱们可以一起探讨医术,互相学习。”
青林求之不得,连忙答应下来。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既能深入了解这位医学先驱的医术,也能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为这个时代的医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青林便留在了华佗身边,成了他的“助手”。他跟着华佗上山采药,认识了许多以前只在图片上见过的草药;他看着华佗为村民们诊病,学习他望闻问切的技巧;他还和华佗一起探讨医术,将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知识,一点点地传授给华佗。
华佗的学习能力让青林惊叹不已。虽然很多概念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但他总能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许多青林从未想过的问题。比如,当青林讲到细菌和感染的关系时,华佗立刻就想到了用烈酒和沸水消毒的重要性,还改进了麻沸散的配方,使其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
而青林也从华佗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惊叹于华佗对草药的熟悉程度,每一味草药的药性、用法、剂量,他都了如指掌;他佩服华佗精湛的外科技术,那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在他手中却能创造出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他更感动于华佗的医者仁心,无论病人是富贵还是贫贱,他都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地救治。
这天,村里的李老汉被儿子抬到了华佗这里。李老汉得了急病,腹痛如绞,浑身滚烫,已经昏迷不醒。华佗检查后,断定是肠痈,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阑尾炎。
“必须立刻手术,否则阑尾穿孔,会有生命危险。”华佗说道。
青林点了点头,这是他穿越过来后,第二次看到华佗做外科手术。和上次相比,条件似乎好了一些,樊阿已经学会了用煮沸的水来消毒器械,还准备了干净的麻布作为手术巾。
手术开始了。华佗熟练地切开李老汉的腹部,找到肿胀发炎的阑尾,用针线结扎好血管,然后将阑尾切除,再逐层缝合伤口。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青林在一旁协助,递器械,擦血迹,心里却在感慨万千。他想起了现代医院里那些先进的设备:ct机可以清晰地看到体内的病变,无影灯能照亮手术的每一个细节,心电监护仪能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而华佗,却仅凭一把简单的手术刀,一双灵巧的手,和一颗仁爱的心,就能完成如此复杂的手术,拯救一个又一个生命。
手术结束后,李老汉很快就醒了过来,腹痛的症状明显减轻。他的儿子感激涕零,非要把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送给华佗,却被华佗婉言谢绝了。
“治病救人是老夫的本分,岂能收受如此重礼?”华佗说道,“你父亲刚做完手术,需要好好休养,多给他做点有营养的粥汤,比什么都强。”
看着华佗忙碌的身影,青林突然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缺少的是什么。现代医学虽然先进,但有时却过于依赖设备和药物,忽略了医者本身的能力和情感。而华佗,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医学的真谛——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病人的关爱,和对医术的执着追求。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林在这个古老的时代渐渐找到了归属感。他不再怀念现代社会的繁华,反而享受着这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和华佗一起,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了许多病人,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这天晚上,青林和华佗坐在院子里乘凉。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身上,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
“元化先生,您说,医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青林问道。
华佗望着天上的明月,沉吟片刻,说道:“老夫认为,医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天下人都能无病无痛,健康长寿。”
青林点了点头:“晚辈也这么认为。
只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是啊,路漫漫其修远兮。”
华佗叹了口气,
“但只要我们一代代医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这个目标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