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青林觉得厉害的是洛克菲勒对成本的抠门。
那时候运石油,都是用马车拉木桶,一路颠簸,桶缝里总漏oil,一趟下来能少掉一小半。而且木桶贵,一个要好几美元,用几次就坏了。
洛克菲勒盯着那些漏oil的木桶看了好几天,突然叫青林:“你去查下,修铁路的铁轨多少钱一米?我们自己修条铁路,从炼油厂通到火车站,再做几个大油罐车,直接用火车运,是不是比马车便宜?”
青林算了笔账:修铁路是贵,但一次投入,能用好多年。油罐车密封好,不漏油,一趟能运几百桶,比马车多十倍。算下来,每桶油的运费能省一半还多。
“划算!”青林把账本递过去,“老板,这样一来,我们的煤油能比别家便宜两美分,肯定好卖。”
洛克菲勒笑了:“不光是便宜。你想,别人的油运到纽约要漏三成,我们的几乎不漏,到了地方,同样的原油,我们能多出三成货,这就是赚的。”
他说干就干,花了大半年时间,真的修了条小铁路,还定制了油罐车。果然,成本一下降了不少,标准石油的煤油在市场上卖得越来越火。
可洛克菲勒还不满足。
他发现,炼油的时候,总有种黑乎乎的东西沉淀下来,黏糊糊的,像沥青。别的厂都直接堆在地上,下雨就流得到处都是。
有天洛克菲勒带青林去看新修的公路。那时候的路都是土路,下雨就泥泞,马车走上去陷得很深。洛克菲勒蹲下来,抓了把泥巴:“这路要是能硬点就好了。”他突然抬头,“你说,我们炼剩下的沥青,能不能铺在路上?”
青林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对啊!沥青加热了能化开,铺在地上凉了就硬,说不定真能铺路!”
洛克菲勒立刻让人拉了几桶沥青,在厂门口的小路上试了试。加热后的沥青倒在地上,用滚子压平,第二天凉了,果然硬邦邦的,下雨也不泥泞了。
“成了!”洛克菲勒拍着手笑,“去找县里的官儿,说我们能修硬路,成本比用石头便宜一半。”
就这么着,标准石油又多了个生意——卖沥青铺路。那些以前没人要的废料,现在成了赚钱的宝贝。
青林看着账本上的数字一天天往上涨,心里越来越震撼。他发现洛克菲勒的智慧,不在于他多会赚钱,而在于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别人只盯着煤油,他却把汽油、沥青、甚至润滑油都利用起来;别人满足于现有的运输方式,他却想着怎么降低成本;别人觉得石油就是用来点灯的,他却琢磨着能不能用到机器、修路这些新地方。
有一次,青林忍不住问洛克菲勒:“老板,您怎么总能想到这些?”
洛克菲勒正在看一张全国地图,上面标满了炼油厂和油井的位置。他指着地图说:“你看,这原油就像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光吃麦粒不行,麦麸能喂猪,麦秆能烧火,一点都不能浪费。生意要想做长久,就得把手里的东西用到极致。”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这世界变得快。现在大家用煤油点灯,说不定哪天就有新东西替代煤油了。我们要是只靠煤油,到时候就完了。多找出几条路,才能走得远。”
青林听着,心里豁然开朗。这哪里是在做石油生意,这分明是在规划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把石油从头到脚都变成能赚钱的宝贝。
日子一天天过去,标准石油越来越大。洛克菲勒又想出了新点子:和铁路公司签长期合同,用更低的价格运油;自己建仓库,储存原油和成品,避开油价波动;甚至开始自己打油井,控制源头。
他的炼油厂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从开采到运输,从提炼到销售,一环扣一环,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
有一天,洛克菲勒带着青林去参观新建成的大型炼油厂。厂里机器轰鸣,管道纵横,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从原油进来,到最后炼出煤油、汽油、沥青、润滑油,整个过程像钟表一样精确。
“你看,”洛克菲勒指着那些管道,“每一滴油进来,都要榨干它的价值。这就像人过日子,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不是小气,是懂得怎么把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
青林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明白为什么后来洛克菲勒能成为石油大王。他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垄断,而是靠这种精打细算、物尽其用的智慧。他把石油当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挖掘出了它所有的潜能。
这天晚上,青林帮洛克菲勒整理完账本,走出办公楼。炼油厂的灯都亮了,黄色的灯光映着巨大的油罐,远处火车进站的汽笛声传来,带着一种蓬勃的生气。
他站在那里,看着这个由智慧和远见搭建起来的石油帝国的雏形,心里充满了敬畏。原来真正的财富,不是挖出来多少石油,而是能从石油里挖出多少种可能。
突然,眼前的灯光开始闪烁,像当初台灯闪烁的样子。青林知道,自己要离开了。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片灯火通明的炼油厂,看了一眼办公楼里还亮着灯的窗户——洛克菲勒肯定还在里面算账、规划。这个在煤油灯时代就预见了石油巨大潜力的人,用他的智慧,把黑色的原油变成了流淌的财富。
强光闪过,青林猛地闭上眼。
再睁开时,他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手里还拿着那本石油史。
书翻开的那页,正好印着洛克菲勒的照片,还有标准石油公司的早期厂房。
桌上的台灯安安静静的,没有闪烁。
青林拿起书,指尖划过那些文字,仿佛还能闻到1865年的煤油味。
他想起洛克菲勒说的那句话:“把手里的东西用到极致。”
原来智慧从来都不复杂,就是把眼前的事想透,把手里的资源用好。
无论是一滴石油,还是一分钱,或是一个机会,只要肯琢磨,肯下功夫,总能挖出它藏着的价值。
窗外的路灯亮了,像极了当年炼油厂的灯火。
青林合上书,心里觉得格外踏实。
或许下一次穿越不知道会到哪里,但洛克菲勒教给他的道理,大概在哪都能用得上——别浪费,多琢磨,把能抓住的东西,用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