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青林就在吴承恩的书房里住了下来。他不敢暴露自己的来历,只说自己是个落魄的读书人,喜欢听故事。吴承恩倒也不疑,每日写得累了,就和青林闲聊,讲他年轻时的见闻,讲他对佛道两家的理解。
“你看这猪八戒,”吴承恩指着刚写好的段落,“本是天蓬元帅,因犯了错被贬下凡,投了猪胎。他贪吃好色,却又憨直可爱,比起那石猴的精明,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青林看着“猪八戒”三个字,想起电视剧里那个挺着大肚子的形象,忍不住笑了:“先生写得真好。这世间之人,谁没有些贪念痴念?八戒虽有诸多毛病,却也真实。”
“真实就好。”吴承恩叹了口气,“我写这书,不是要讲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佛,是要写些带着人气的修行者。你看那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善恶,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可他西行的决心,却从未动摇。”
提到唐僧,青林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先生,这唐僧,为何一定要去西天取经?”
吴承恩放下笔,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田野:“因为求法不易。这世间的道理,从来不是唾手可得的。得经历些磨难,受些苦楚,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我写那八十一难,就是要告诉世人,修行之路,没有捷径。”
青林看着吴承恩的背影,突然明白了《西游记》为何能流传千古。它不仅仅是一部神怪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修行、关于人性的寓言。吴承恩把自己的人生感悟,都写进了那些神佛妖魔的故事里。
这天,吴承恩写到了“三打白骨精”。他写唐僧肉眼凡胎,被白骨精的假象迷惑,写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妖魔却不被理解,写猪八戒在一旁煽风点火,写唐僧念起紧箍咒时孙悟空的痛苦。
“好一个‘事不过三’!”吴承恩写完最后一个字,把笔一掷,眼眶竟有些发红,“这猴子忠心护主,却屡遭误解,换作是常人,怕是早已心灰意冷。可它没有,只因为唐僧是它的师父,是它西行路上的引路人。”
青林看着那段文字,心里也跟着发酸。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看这段时,总为孙悟空抱不平,恨唐僧的迂腐。可现在再看,却有了不同的感悟。
“先生,”青林轻声说,“这或许就是修行吧。孙悟空要修的,不仅是神通,更是心性。唐僧要修的,是明辨是非的慧眼。他们都在彼此的磨难里,慢慢成长。”
吴承恩转过头,深深地看了青林一眼:“你说得对。这西行之路,何尝不是一场共同的修行?”
时间在墨香中流逝,吴承恩的书稿渐渐厚了起来。青林亲眼看着火焰山的酷热、盘丝洞的诡谲、小雷音寺的凶险……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宣纸上铺展开来,构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神佛世界。
他常常在夜里惊醒,看着窗外明代的月亮,恍惚间不知自己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他知道,自己只是这个时代的过客,终究要离开。可这段日子的经历,却像烙印一样刻在他的心里。
这天,吴承恩写到了取经成功,师徒四人修成正果。他写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写猪八戒成了“净坛使者”,写沙僧为“金身罗汉”,写唐僧取得真经,带回东土。
写完最后一个字,吴承恩长长地舒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看着满满一箱子的书稿,眼神里有疲惫,有欣慰,还有一丝不舍。
“终于……写完了。”他喃喃地说。
青林站在一旁,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书稿,鼻子突然一酸。他知道,这部书会在后世广为流传,会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会被改编成无数的影视作品,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可眼前的吴承恩,或许永远也想不到,他笔下的这些故事,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先生,”青林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是一部伟大的书。”
吴承恩笑了,笑得像个孩子:“伟大不伟大,老夫不知道。老夫只知道,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用心的一件事。”
就在这时,青林突然觉得眼前一阵恍惚,书房里的一切开始变得模糊。吴承恩的身影、案上的书稿、窗外的田野,都像水中的倒影一样晃动起来。
“青林小友,你怎么了?”吴承恩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青林想抓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他看着吴承恩关切的眼神,想说些什么,却发不出声音。他知道,自己要离开了。
“先生……谢谢您……”这是青林留在这个时代的最后一句话。
再次睁开眼时,青林发现自己正趴在图书馆的桌子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暖洋洋的。手边的那本清代刻本《西游记》还摊开着,正是“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的最后一回。
一切都像一场梦。
可青林知道,那不是梦。他摸了摸自己的脸颊,似乎还能感受到明代书房里的墨香。他拿起那本《西游记》,指尖划过那些印刷的文字,眼前却清晰地浮现出吴承恩提笔书写的模样。
他仿佛看到吴承恩在灯下苦思冥想,看到他为一个情节拍案叫绝,看到他为笔下的人物欢笑或叹息。那些曾经熟悉的故事,此刻在他眼里,有了不一样的分量。
青林合上书,站起身,走到图书馆的窗边。外面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高楼林立,霓虹闪烁。他想起了吴承恩书房外的那片田野,想起了那个穿着青色直裰、沾着墨渍的老者。
原来,那些震撼了无数人的神佛世界,最初就诞生在那样一个简陋的书房里,诞生在一支狼毫、一方砚台、一张宣纸之间。原来,那些不朽的文字背后,是一个文人用尽一生心血的坚守。
青林深吸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感动。他知道,从此以后,每当他翻开《西游记》,看到孙悟空的桀骜、唐僧的执着、猪八戒的憨直、沙僧的忠厚,他都会想起那个明代的午后,想起那个在墨香中创造了一个世界的老者。
那个世界,不仅属于明代,属于吴承恩,也属于每一个被它打动过的人。
而他,何其有幸,曾亲眼见证过它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