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未来星空记 > 第229章 龟山微光

第229章 龟山微光(2 / 2)

接下来的几日,青林索性留了下来。他自称是游学的书生,帮着搬石头、劈柴火,更多时候是坐在角落,看杨时做事。

他看到杨时教后生们认字,不用枯燥的临摹,而是指着田埂上的稻禾说“‘禾’字像不像沉甸甸的稻穗?”;看到他讲“格物致知”,就带着大家去山里观察草木,说“知道这株草能治咳嗽,是格物;知道为什么它能治咳嗽,就是致知”;看到有个后生家里穷,想辍学回家种地,杨时连夜去他家,把自己唯一一件像样的锦袍当了,换了粮食送过去,说“种地要懂节气,就像做人要懂道理,哪样都不能少”。

最让青林震撼的,是杨时处理争执的方式。有天两个后生为了谁多搬了一块石头吵起来,差点动了手。杨时没有斥责,只是让他们各自说说理由,然后指着刚垒好的墙基:“你们看这石头,有的方有的圆,挤在一起才稳当。要是都想当最上面的那块,墙就塌了。人也一样,争输赢不如看合不合用。”

他说这话时,目光扫过墙基,忽然蹲下身,捡起一块楔在缝里的小石子:“就像这石子,看着不起眼,少了它,旁边的大石头就会松动。你们谁多搬一块,谁少搬一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墙能不能立起来。”

青林站在一旁,忽然明白“理学”为何能影响后世千年。它不是束之高阁的玄谈,而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智慧——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安放自己的心。杨时在这山野间搭建的,不只是一座书院,更是一套让普通人能活得明白、活得踏实的认知体系。

书院的主体渐渐成型,杨时开始着手编书。他没有钱买昂贵的宣纸,就带着后生们去山里采构树皮,自己动手造纸;没有足够的墨,就用松烟和桐油自己熬。青林看着他趴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一笔一划地抄录经典,抄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时,笔尖悬在纸上良久,落下时墨迹竟微微发颤。

“先生,”青林忍不住问,“如今朝廷……似乎并不看重这些吧?”他隐约记得,政和年间正是宋徽宗沉迷书画、宠信蔡京的时候,理学在当时并不受重视,甚至被视为“元佑学术”而遭打压。

杨时放下笔,望向窗外的暮色,山风穿过未完工的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看重不看重,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他拿起一块刚造好的纸,纸面上还带着草木的纤维,却异常坚韧,“就像这纸,朝廷不用,我们自己用;今天用不上,明天或许能用。道理这东西,就像火,哪怕只有一点火星,也能烧起来。”

他顿了顿,指着油灯的火苗:“你看这火苗,风一吹就晃,却不容易灭。为什么?因为它在往上走。做学问,做教育,也是往上走的事,再难,也得做。”

青林看着那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自己研究的量子理论——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化形态。或许思想也是如此,它会潜伏,会传递,会在千百年后的某个时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能量。

书院落成那天,没有庆典,只有附近山民送来的几捆柴、一篮鸡蛋。杨时领着众人在院中栽了棵柏树,说:“树要扎根,学问也要扎根。根扎在土里,才能经得起风雨。”

他让阿竹第一个走进讲堂,阿竹摸着光滑的木书架,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先生,我以前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人,这辈子也就只会砍柴了。”

“砍柴有砍柴的道理,读书有读书的道理,”杨时拍了拍他的肩膀,“但道理是通的。懂了道理,砍柴能砍得更明白,做人能做得更踏实。”

青林站在柏树下,看着阳光透过茅檐的缝隙,在阿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忽然觉得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想起自己穿越前的困惑——理论物理研究到极致,究竟有什么意义?此刻他似乎有了答案。就像杨时在这偏僻山野里建书院,不为名利,不为喝彩,只为把火苗传下去,把道理讲清楚。科学也好,学问也好,本质上都是人类在黑暗里摸索时,点燃的那一点点光。

入夜后,青林躺在书院的草席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和远处的山风,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和来时一样的白光从门缝里渗进来,带着熟悉的嗡鸣。他知道,自己该回去了。

他挣扎着起身,想去和杨时道别,却看到讲堂的灯还亮着。杨时正坐在书架前,借着油灯的光,在一块竹片上刻着什么。青林走近了才看清,竹片上刻的是“龟山书院”四个字,笔锋沉稳,带着股韧劲。

“要走了?”杨时头也没抬,仿佛早就知道。

青林喉咙发紧,说不出话,只能点头。

杨时放下刻刀,把竹片递给青林:“留个念想吧。不管到了哪里,别忘了,道理就像这竹子,砍了还能再长;光就像这灯火,灭了还能再点。”

白光越来越盛,青林紧紧攥着竹片,看着杨时的身影在光晕里渐渐模糊。他想喊些什么,想告诉杨时,八百年后,他的学说会被无数人研习;想告诉杨时,这龟山书院的火种,会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但最终,他只说了句:“先生,您的灯,不会灭。”

再次睁开眼,是实验室刺眼的白炽灯。同事们围在他身边,脸上满是焦急:“青林!你总算醒了!对撞机能量泄露,你昏迷了三天!”

青林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还穿着那件防护服,只是手心被什么东西硌得生疼。

他摊开手,掌心里没有竹片,只有一道浅浅的印记,像极了“龟”字的轮廓。

“对了,”一个同事递过一份报告,“能量泄露时,记录仪捕捉到一段奇怪的波动,像是某种……信息编码?我们解了半天,只解出几个字符,你看看。”

青林接过报告,目光落在解码结果上,瞬间愣住了。那几个字符不是任何已知的代码,而是四个古朴的篆字——龟山星火。